用间辨真伪(1)

用间,顾名思义,就是安排间谍、奸细在对方身边,以便随时可以掌握对方的动向。如果想要弄清楚对方的真实意图,或许“用间”是一个常用的招数。

“用间”这个权谋有很长的历史。《孙子兵法》里面就有一个专门讲述关于如何用间的《用间篇》。孙子在《用间篇》里开篇说:“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把孙子的这段话翻译成为现在的白话,意思就是:凡是兴兵十万,出征千里,百姓的耗费,军费的开支,每天都要花费千金,前方后方动荡不安,戍卒路途奔波,疲惫不堪,不能从事正常耕作生产的,就有七十万家。双方相持数年,就是为了决胜于一旦。如果吝惜爵禄和金钱,不肯重用间谍,以致因为不能掌握敌情而导致失败,那就是不仁慈到了极点。这种人不配作军队的统帅,称不得是国家的辅佐,也不是胜利的主宰。所以,英明的君主和贤良的统帅,他们之所以一出兵就能战胜敌人,功业超越普通人,就在于能够预先掌握敌情。要事先了解敌情,不可用求神问鬼的方式来获取;不可拿相似的事情作类比推测来得到;不可用日月星辰运作的度数作验证。而一定要取之于人,取之于那些熟悉敌情的人。

用间在两军对战之中显得相当重要。而在破局当中也是如此。如果能够巧妙地用间,就能找准对方的动向,就不会轻易陷入对方所设的局里面,在对局之中掌握主动。

在中国传统艺术瑰宝中,有一幅闻名世界的《韩熙载夜宴图》,长厘米,宽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而在这幅壮丽的艺术珍品后面,却有一个关于“用间”的故事。《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由听琴、观舞、休闲、赏乐和调笑等五个既可独立成章,却又相互关联的片断所组成的画卷,无论是造型、用笔、设色方面,都显示了画家的深厚功力和高超的绘画技艺。《韩熙载夜宴图》全卷共分五段:第一段写韩熙载与宾客们谛听状元李家明的妹妹弹奏琵琶的情景;第二段写韩熙载亲自为舞伎王屋山击鼓;第三段写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第四段写女伎们吹奏管乐的情景;第五段写宴会结束,宾客渐渐离去。全图五幅,整幅画卷交织着缠绵又沉郁的氛围,看得出主人公在及时行乐中,遮隐着对生活的巨大失望和内心痛苦。

顾闳中为什么要“心识默记”地画下这个长卷?韩熙载为什么要夜夜笙歌大摆“夜宴”?一切尽在那个乱世的政治大背景之中。

韩熙载原是山东的一个贵族,因后唐诛杀其父而逃到江南做官。韩熙载博学多才,写得一手好文章,年轻时在京洛一带即负盛名,所以,深得南唐三主喜爱。李?死后,其庙号“烈祖”即由韩熙载参与制定的。李?即位后,曾令韩熙载以本官权知制诰。中主死后,后主李煜更是有意授其为相。

韩熙载历三朝、事三主,自然会卷入宫中党争权斗,尤其引起宋齐丘、冯延巳等朝中权要的嫉恨与不满,所以,官运也是起起伏伏。至李煜继位,南唐摇摇欲坠,宫中党争日甚。所以,为了避祸,韩熙载跑到中华门外的戚家山装病不出,或以声色自娱来“避国家入相之命”。

韩熙载的夜宴排场很大,就其传世的夜宴图看,画中有名有姓的就有四十余人,多数都是社会名流。韩熙载可谓家财颇丰,除了每月丰厚的俸禄收入外,由于他文章写得极好,文名远播,江南贵族、士人、僧道载金帛求其撰写碑碣的人不绝于道,甚至有以千金求其一文者,加上皇帝的赏赐,遂使韩熙载成为南唐朝臣中为数不多的富有之家。

正因为韩熙载家富于财,所以他才有条件蓄养伎乐,广招宾客,宴饮歌舞。家财耗尽后,仍未有所改变,每得月俸,就散于诸伎,以至于搞得自己一无所有。每到这个时候,他就会换上破衣烂衫,装成盲叟模样,手持独弦琴,敲敲打打,逐房向诸伎乞食,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