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节:三、成就辉煌事业的好心态(14)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禀性和天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实现人生价值的切入点,你只要按照自己的禀赋发展自己,不断地超越心灵的羁绊,你就不会忽略了自己生命中的太阳,而湮没在他人的灯光里。

犹太法典说:“如果你不做自己,那么要叫谁来做你呢?”我们不可能成为别人,因为我们早已经是自己了,我们更不可能成为别人的复制品。因为别人正是在发挥他自己的优点,才能够有那样的成绩,而我们怎么会刚好也具备了像他一样的优点呢?正如鱼无法模仿鸟去学飞一样,鱼只能在游泳方面发挥自己的长处。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唯有自己才知道自己真正想干什么,适合干什么,能干成什么。而且选择自己的道路,是你最基本的权利。不要去走那些拥挤的道路,换条捷径我们可能更快地走向成功。

别给心灵上锁

看足球比赛,我们会发现,最优秀的射手就是最善于捕捉射门机会的人,他们总能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位置上。好射手是会跑位的人。

其实,一切“顶尖高手”和成功人士都是很懂得把握时机、选择环境的。有人曾总结出一个“一二三定律”,即恋爱不要超过一年、学外语不要超过两年、在一个工作岗位不要超过三年。这似乎是戏言,但却可以给人一些启发。人只有在不断的变化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提升自我,而较久的停滞往往会使人心理趋向麻木、心态变老,导致思维定型和过于专业化,同时在一个环境居留过久,也会因恩怨过多而不利自身的发展。所以我们常常看到,那些不断流动的人往往升迁更快。那些南来北往的人往往容易发大财,那些不断挑战的人往往会摇身一变而成名人。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自我,往往就是一种长期形成的习惯,并被这种习惯紧紧束缚住灵魂的故我。一个人如果不能突破这个故我,那么他就会在自设的“固执”或拘泥于习惯的陷阱中不能自拔。一个人如果被故我完全封闭了起来,那么,他就成了一头拉磨的驴子,看起来他也非常忙碌和勤奋,但他再也不是一匹在天地间呼啸向前的骏马了。

著名的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曾经讲过一个很经典的故事:

约翰和汤姆是相邻两家的孩子,他俩从小就在一起玩耍。约翰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什么都是一点就通,他知道自己的优势,自然也颇为骄傲。汤姆的脑子没有约翰的灵光,尽管他很用功,但成绩却难以进入前十名,与约翰相比,他从心里时常流露出一种自卑。然而,他的母亲却总是鼓励他:“如果你总是以他人的成绩来衡量自己,你终生也不过只是一个‘追逐者’。奔驰的骏马尽管在开始的时候总是呼啸在前,但最终抵达目的地的,却往往是充满耐心和毅力的骆驼。”

聪明的约翰自诩是个聪明人,但一生业绩平平,没能成就一件大事。而自觉很笨的汤姆却从各个方面充实着自己,一点点地超越着自我,最终成就了非凡的业绩。约翰愤愤不平,以至郁郁而终。他的灵魂飞到了天堂后,质问上帝:“我的聪明才智远远超过汤姆,我应该比他更伟大才是,可为什么你却让他成为了人间的卓越者呢?”

上帝笑了笑说:“可怜的约翰啊,你至死都没能弄明白:我把每个人送到世上,在他生命的‘褡裢’里都放了同样的东西,只不过我把你的聪明放到了‘褡裢’的前面,你因为看到或触摸到自己的聪明而沾沾自喜,以至误了你的终生!而汤姆的聪明却放在了“褡裢’的后面,他因看不到自己的聪明,总是在仰头看着前方;所以,他一生都在不自觉地迈步向上、向前!”

在这个讲求速度、讲求效率的流动性极强的时代,一切事物都是在流动中得到发展从而超越自身的。对于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有时就必须离开熟悉的环境,离开熟悉的领域到更远、更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地方去开拓,去进取。须知,一个坐着不动的人,是不可能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位置的。

很遗憾,我们大多数人所受的教育并没有教会我们怎样学会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说“不”。在竞争的压力下,要对一个自己并不喜欢却又有些诱惑力的“鸡肋”工作说“不”,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干一行爱一行”远比“爱一行干一行”成本高得多。因为“干一行爱一行”的机会成本是自己所爱的一行,而“爱一行干一行”的机会成本却是自己不爱的—行。

一位有着类似经历的约翰曾经后悔道: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从事一项自己并不喜欢也不擅长的工作。每当我产生变化一下的念头时,都会为下一步无所适从而忧虑,于是一项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就一拖再拖地干了下来。可是,时间越久,我发现存在的问题越大——下一项工作总是要受到前一项工作的影响,我在这个行当干得越久,我要摆脱这个行当的成本也就越大。

终于有一天,我在朋友的劝说下对自己当初的抉择说了“不”。真正抽身出来才发现,事情并没有我所想象的那么糟。尽管经历了不小的波折,但是摆在自己面前可选择的天地却宽了许多,想象中的压力在现实中也没有那么可怕。我的朋友用“逃跑”来形容我说“不”时的狼狈,但我却很感激他教会了我“用脚”来进行另一种方式的选择。

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曾经讲述过怎样选择才会有一个“经济”的人生。他认为一个人在生活之初,选择学习和工作的方向应该更加偏重于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而非眼前的一些“现实”利益。自己所认定的容易找到的工作和容易录取的专业,对于平等竞争的他人来说也同样是容易的。

人才的市场也遵循着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看不见的手”会把今天看起来前景不错的职业,自动调整到供求平衡的程度。从一个较为长期的趋势看,各个专业和领域之间的竞争程度是相同的。能否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归根到底还是看一个人能否在自己选择的领域做出比平均值更高的“生产率”。所以一旦发现自己选择的领域不是自己喜欢的或是增长的,就应该及时做出调整,因为现在调整,浪费的只是几年,今后再调整,浪费的就有可能是整个一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