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短暂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好好把握、爱护、珍惜,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是安于命运的安排,还是向命运抗争,都必须做到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弃之,千万不可明知此路不通还要固执地“坚持到底”,一头撞到墙头上,碰得头破血流,自食苦果。因为短暂的人生经不起太多的挫折坎坷,也经不起对未来太多的盘算和忧虑,执著地对待生活,紧紧地把握生活,但又不能抓得过紧,死不放手。
詹姆思在野外旅行时,被毒蛇咬伤了脚。他疼痛难忍,可是医院离得很远,他只好毫不犹豫地用刀割断受伤的脚趾,然后,忍着巨痛艰难地走到医院。虽然缺少了一个脚趾,但他有效地阻止了毒素在身体里的蔓延,以短暂的疼痛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在人生某个特定的时刻,你只有敢于舍弃,才有机会获取更长远的利益。即使遭受难以避免的挫折,你也要选择最佳的失败方式。人最大的愚笨有时就在于只想拥有,却不知道如何放弃。对于人生而言,如能抓住一半,已是很不错了。生命这条船载不动太多的物欲和虚荣,要想扬帆而不在中途搁浅和沉没,就必须轻载,把那些应该放下的,坚决果断地放下。
在印度的热带丛林里,猎人经常制作一些笼子捕猎猴子,笼子里装着果实,笼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够猴子的前爪伸进去,但如果猴子抓住坚果就无法将手抽出来了。而猴子有一种习性,就是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所以它们最终就成了猎人的猎物。
猴子被捉的悲剧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必须接受“失去”,学会怎样松开手。人生的成败往往蕴含于取舍之间,不少人看似素质很高,但他们往往因为难以舍弃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视了更长远的目标。成功者有时仅仅在于抓住了一两次被别人忽视了的机遇,而机遇的获取,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在人生道路上进行果敢地取舍。
对善于享受简单和快乐的人来说,人生的艺术,只在于进退适时,取舍得当。
卸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生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我们居住的空间不断扩大,使我们的视野不断开阔,可是我们却常常会有一种挤压感,一种身居哪里都被压缩得喘不过气来的挤压。不合时宜的感觉处处为难我们,迷乱了我们对生活的憧憬和热爱。一天天变化的人,一天天变化的社会环境,让我们觉得有些措手不及,我们渴望轻松和快乐,可是却往往找不到通向轻松和快乐的通道,只有沉重的感觉如影相随地跟着我们。有资料表明,年轻人中有自杀倾向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极度空虚,于是,男人酗酒、吸毒,在酒精和毒品中寻求刺激,女人则沉迷于整容、瘦身、购物,甚至放纵于性欲的陷阱中。
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自己被实实在在的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甚至头晕眼花。著名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有一句名言:“承受生命之重。”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不堪承受生命之重,因为他们被占有物质财富——好房、名车、高收入、高开销等欲望折磨得疲惫不堪。其实,物质财富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重要。有许许多多的人是在令人难以察觉的绝望状态下生活的。这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西方国家,情况尤其严重。美国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和埃德·迪纳已经证明,物质财富是一种很差的衡量快乐的标准,人们并没有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而变得更加快乐。
1924年的一天,意大利著名的心理医生让·肯特设在那不勒斯城的诊所里来了一位病人。他对让·肯特医生说:“大夫,我内心充满忧伤,许多年来我尽力回避任何人,不愿和他人打交道,吃饭没胃口,睡觉靠安眠药,我怀疑我得了自闭症或其他什么心理疾病,我非常希望您能给我一些帮助。”
让·肯特医生一听,忙对他说:“现在奥地利最富盛名的喜剧表演大师马可尼正在我们这里演出,他的表演简直让人笑破了肚皮,自从他来这儿演出,我这儿已经三天没有病人光顾了。我觉得他们肯定是被马可尼逗得都忘了自己的病痛。现在马可尼还没有走,我建议您去看看他的演出,那样的话您肯定会马上快乐起来。”
不料那位病人听了让·肯特医生的话后,脸上掠过一丝无奈,他说:“大夫,我就是马可尼。”让·肯特医生怔住了,两个人互相对视着,心灵都被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不久让·肯特关闭诊所去了法国,马可尼回国后淡出了舞台。
1957年让·肯特医生带着一个意大利康复旅行团去奥地利旅行,行程中最重要的一站是去参观马可尼位于维也纳郊外的私人城堡,那时接待他们的马可尼虽然已经84岁了,但精神矍铄,风趣幽默。他说:“各位客人来到这儿,如果打算向我学习那就错了,因为人是最笨的动物。你们应该向我家里的其他成员——巴迪、赖斯、莫莉学习。巴迪是我的狗,不管它遭受过怎样惨烈的欺凌和虐待,总能很快就把痛苦和委屈抛到九霄云外,而只顾尽情地享受眼前的生命。它把找到的每一根骨头都看做是世界上最美味的佳肴;赖斯是我的猫,它从不知忧愁是什么滋味,因为情绪一紧张,它就会马上去睡一觉,从梦乡中醒来以后,它的焦虑已经无影无踪了;莫莉是我的鸟儿,它最懂得享受生命,它从不会因为忙而放弃娱乐,即使眼前的食物再丰盛,它也会在津津有味地享用过程中不时地飞上枝头唱两声。各位朋友,你们这次不虚此行。不过我要警告那位带队的老家伙,不要再劝他的病人去看马可尼的演出。”
当1963年,马可尼去世时,已经80多岁的让·肯特医生写了一篇文章——《怀念我的朋友马可尼》,文中深情地回忆了他和马可尼1924年的那次相见,他说,如果没有那次见面,也许他一生都会错误地认为:在生活中,人是最聪明的动物。
我们总是把拥有物质的多少、外表形象的好坏看得过于重要,用金钱、精力和时间换取一种有目共睹的优越生活,却没有察觉自己的内心在一天天枯萎。事实上,只有真实的自我才能让人真正地容光焕发,当你只为快乐的自己而活,而不在乎外在的虚荣,快乐幸福感才会润泽你干枯的心灵,就如同雨露滋润干涸的土地。我们需求的越少,得到的快乐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