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打击》 第三章5

师长廖云耕走进政委办公室,一看,“?,老曹你也在。政委,怎么回事儿?上班才送来的《空降》杂志,我正在看东雷的那篇《论垂直打击》,研究所忽然又急急忙忙派人往回收,说是军首长指示封存。”

杨昌明说:“我们正说这事儿呢,老曹说是东雷的那篇文章捅的娄子。”

廖云耕问:“你怎么知道?”

曹百原说:“上午到军里开会,政委让我顺便找谷副军长问问那批特种车辆的事儿,去的时候谷副军长正在发脾气。”他渲染道,“哎呀,那简直是雷霆之怒,谷副军长差点把杯子都摔了。”

廖云耕纳闷,“我虽然只看了一半,但没发现有什么问题嘛。”

曹百原说:“主要是观点和提法上的错误。唉,东雷这人也是的,有啥想法说说也就罢了,写啥文章嘛。我认为师以下指挥员的职责是扎扎实实带好部队,而不是务虚,去搞什么军事理论。”

杨昌明摆摆手,“这我不同意。如今的指挥员文化层次很高,光咱们虎师,不仅有一批本科毕业排长、连长,还有几个硕士学历的营长、教导员,搞点军事理论方面的研究,将会有助于推动部队的教育训练。”

廖云耕说:“政委说得对,起码我们的团以上指挥员,都应该做军事理论方面的明白人。好,你们接着谈,我找东雷约一下去二团的时间。”

几个师领导的办公室都在四楼,罗东雷在走廊顶东头第二间。他正在接一楼值班室打来的电话,说有个姓谷的律师找他。

“就说我不在。”说罢,他就扣了电话,起身走到窗前,没多久就见那辆宝蓝色跑车,缓缓驶出办公楼前的环形停车场。

这时,廖云耕走进来,“东雷呵,下午几点去二团?”

“哎,你是师长,你定啊。”

“你定。”

“师长,你这么客气干吗。”罗东雷笑道。

“不客气不行啊,上任前,好几个人跟我开玩笑,说那位子本来该人家罗东雷的,你去坐等于先替人家焐焐板凳。”廖云耕幽默地说,“所以我到虎师来,老有种鸠占鹊巢的感觉。”

“师长,你这么说真让我惭愧了,绊马河一仗成了虎师抹不掉的耻辱,上级派你这样的老将出马,收拾这个乱摊子,我应该感谢你才是。”罗东雷诚恳地说道。

廖云耕一扭头,看见办公桌上的台式电脑里正在播放一个录像片:几百架德国容克―52运输机飞临克里特岛上空;德国伞兵纷纷跃出机舱……

“你在看光碟?”

“噢,这是1941年5月德军空降兵夺取克里特岛的资料片,我请人把它做成电脑屏保,经常看看,也算是警钟长鸣吧。”

“克里特岛,那是二战中最惨烈的一次空降作战。为了夺取这个爱琴海的门户,德军动用了600架容克―52运输机,伞降了四个伞兵团,机降了一个山地步兵师。”

“是啊,半个多世纪前德军就发动了战役性的大空降,我们不能到今天还年复一年地演练小分队空降,中国空降兵也该具备大规模空降的实力了。”

“这是你《论垂直打击》的基本观点吧,可惜我没看完。听说被军里暂时封存了?”

“师长,这对我已经不算挫折了。”罗东雷苦笑道。

“我看了一半杂志就被收走了,但我已经领略到文章中澎湃的激情。”廖云耕指出,“你不但提出为增强垂直打击烈度,我们必须准备大规模空降作战训练,而且几次用到‘刻不容缓’这个词。”

赏识是仅次于军功章的第二种荣誉。

罗东雷感觉心底有份情愫在蠕动,“是的,当前国际军事斗争动向,已呈现出瞬息万变的特点。就空降兵承担的历史使命来看,一旦战事突起,拉上去一个连、一个营已经无济于事,军委和空军很可能整师整军地把我们拉上去。师长,如果拉而不动,动不能战,像绊马河打个半截子仗,我们不成了民族的千古罪人吗?”

“但你所说的大规模空降作战训练,必须革除小分队空降训练体制遗留下的弊病,具体指哪些?”

“师长,下午我们到二团边看边说吧。”罗东雷提议说。

一位参谋走进来报告:“师长,二团朱团长来电话,说他们准备好了,问师长下午什么时候到?”

“准备好啦?那你告诉他们,不去了。”廖云耕诡秘地眨眨眼,“东雷,我们奔一团。噢,还有,你把电脑里的原稿调一份出来,让我把《论垂直打击》看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