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得之若惊,
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
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译文】
得失名利的心太重,受宠受辱都会感到惊恐。畏惧祸患的心太重,也会常常惊恐不定,身心不宁。
为什么说受到荣宠或屈辱都会使人产生惊恐的心理呢?
这是因为名利心太重使人格卑下,得到荣宠则感到惊喜万分,失去荣宠则感到恐慌万分,这就叫做宠辱若惊。
为什么我们会畏惧灾祸呢?
之所以会畏惧灾祸,是因为我们常常考虑自身的安危,
如果我们不考虑自身的安危,还担心什么祸患降临呢?
【道家思维】
在道家思维中能够作到 返朴归真 只是一种比较初级的境界,至高的心性修养境界是 忘我无我 。
忘我无我 就是不仅要清除掉思想上的种种杂念,而且也要将 我 这个杂念产生的根源去除掉。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杂念不至于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真正达到 忘我无我 境界的人是无畏无欲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随遇而安,身心逍遥,无拘无束。
【思维案例】
超 越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则记载西齐弗弗的故事。
西齐弗弗因为在天庭犯了法,被大神惩罚,降到人世间来受苦,他的惩罚是:要他推一块巨大的石头上山。每次,西齐弗弗费了很大的力量把那块巨石推到山顶,石头都会自动地滚下来。于是西齐弗弗又要把那块巨石往山上推。这样,西齐弗弗所面临的是:永无止境的失败。
大神要惩罚西齐弗弗的,也就是要折磨他的心灵,使他在 永无止境的失败 命运中,受苦受难,不得解脱。
可是,西齐弗弗不肯认命,每次,在他推着巨石上山时,大神都用思想来打击他,告诉他不可能成功,西齐弗弗却不肯在成功和失败的圈套中被困住,一心想着:推石头上山是我的责任,只要我把石头推上山顶,我的责任就尽到了;至于石头会滚下来,那不是我的事。因此当西齐弗弗努力地推石头上山时,他心中显得非常平静,因为他安慰自己:明天还有石头可推,明天还不会失业,明天还有希望。
大神见无法再惩罚西齐弗弗,最后也只得放他回天庭。
【原文】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文】
所以,能够把天下安危看得比个人安危更重要的人,才具有远大的社会使命感;
能够做到关心天下利益超过关心个人利益的人,才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道家思维】
独善其身是道家常常被世人所诟病的一点,对此道家也不予辩解,而是我行我素,走自己的路。其实道家思维所追求的 忘我无我 不同于儒家的 公而忘私 ,它是一种绝对没有任何现实功利性的精神境界。道家思维无意以崇高伟大标榜自我,不主张追求什么永垂不朽的虚名。伟人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道家则是兴致所至,顺势而为,既不会为兼济天下而奋斗,也不会为独善其身而避祸,有的只是一团纯朴的自然气息。
【思维案例】
自然的慈悲
日本的白隐禅师,是位生活纯净的修行者,因此受到乡里居民的称颂,都认为他是个可敬的圣者。
有一对夫妇在他住处附近开了一家食品店,家里有一个漂亮的女儿。不料,夫妇俩发现女儿的肚子无缘无故地大起来。
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使得她的父母震怒异常!好端端的黄花闺女,竟做出不可告人的事。在父母的逼问下,她起初不肯招认那个人是谁,但经过一再苦逼之后,她终于吞吞吐吐说出 白隐 两字。
她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但这位大师不置可否,只若无其事地答道:
就是这样吗?
孩子生下来后,就被送给白隐。此时,他的名誉虽已扫地,但他并不以为然,只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