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社科院博士研究生班社会学专业共招收了十几名在读博士,尹凡是在开班后补办的入学手续。在职读博的人有好几名高级公务人员,也有大学讲师甚至企业家,这些人读博,几乎都出于同样的目的,就是在这个重视文凭的年代,替自己挣一个更加耀眼的光环。社科院办的博士班有好几个,其中包括经济学和法学,院里办博士班的目的不是别的,正是应对“社会需求”的创新举动,因此对于学员的入学尺度放得较宽。
本来,招生简章要求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者方可报名,但由于所收学费不菲,一般出得起价的人学历不够,而学历够格的人又舍不得花如此高昂的代价,后来招收的学生便不能满员,还必须让院里的职工去想法动员人来读,这也是雷新宇能够帮助尹凡补办入学手续的原因。
学员当中,真正的硕士生其实不多,尹凡算是正牌的,其余学员拿出的研究生文凭多为在职读的,性质也和这个博士班相差不大,还有甚至拿不出硕士学位的,也都报上名前来就读,因此,班上成员学识水平和学术能力实际上相差很大。但对于社科院来说,这些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和市场接轨的这些个班终于能够如愿以偿地办起来,顺顺利利、堂堂皇皇地亮相,成为社科院工作创新的一大亮点。
既然是适应市场需求,有些规矩就不能按照学院的逻辑来,而要按照市场的逻辑来。招生收费的高标准是一条,收了钱要为学员服好务是另一条——尽管这一条不能写入博士班的管理条例,但实际上无论从院领导还是老师那里,都充分体现了出来。
服好务的一条基本原则是,要充分理解和尊重这些在读博士生的工作特性,不能像对待从硕士毕业生中招收的博士生那样严格和苛刻,他们无论是授课时间还是将来做博士论文,只要形式上达到要求,其余可以变通,这些也都是报名的时候暗示了的。因此,除了开班的时候,报了名的学员大家聚集了一下外,其余每月的授课时间,不少人不能到班,有的只是让人前来顶替,而顶替者多为领导和企业家的贴身秘书。
秘书小罗代表尹凡市长去社科院上了两次课,就和雷新宇搞得很熟悉了,这里有双重原因。第一雷新宇是尹凡的同学,他见到雷新宇格外尊重,每次去,他不仅带上必须的教材,更带上河阳的土特产,还会捎上些高档烟酒,这让喜欢喝酒的雷新宇很高兴。第一次见到雷新宇,他就一口一个“雷教授”“雷教授”的,那是从心底发出的敬重,与其他学员或秘书口不应心的尊重不同。第二呢,小罗本身底子不错,他尽管不是学社会学而是学经济的,但毕业于名牌大学,脑子伶俐,同时为了能给尹凡当好秘书,自己看了一些社会学方面的书,院里发的相关教材他也会事先预习,所以上起课来不费什么劲,不像少数学员上起课来像听天书,这让雷新宇很是满意,很有“面子感”。雷新宇对罗旭东也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在没有旁人的情况下,他称呼罗旭东为“罗老弟”,并总是拿自己当年和尹凡做同学时二人相处如何如何好来说故事,罗旭东谦恭地听着,对雷教授表现得也就越发尊重。罗旭东代表尹凡向雷新宇发出邀请,请他一定抽时间去河阳走一走、看一看,他说,尹市长交代了,让我告诉雷教授,千万别把在“乡下”工作的老同学忘了。雷新宇说,忘不了忘不了,一定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