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大志(2)

张志高的本意是,你自己的钱随便你怎么用。老孙却理解错了,兴高采烈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不用躲了,我们的宝宝可以平安地在家里出生了。”他把经过向老婆说了,在鼻子里“哼”了一声,“我说给张志高买股票,他就接话说,‘随你怎么用’,这些当官的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

计生办向张志高请示怎样拔掉大坪村这个“钉子户”时,他的态度非常坚决:“这个钉子户不除,全乡的计划生育工作无法展开。这次突击行动就以它开路!”

这天计生办开会研究拔“钉子户”的办法,大多数同志主张组织工作队强行将小刘带到医院去,时青云却自告奋勇地说:“最好不用强制措施。我带两名工作队员再去做做说服教育工作。”时青云登门后,老孙梗着脖子说:“你们张书记不是答应了吗?我罚点钱得了。”时青云知道他误会了,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从计生政策讲到优生优育的好处,用大量的实例说明小孩不在乎男女,关键在于培养,花了两个多小时硬是说动了老孙夫妻俩。

事后,时青云写了一篇《虎形山乡注重思想教育,解决计生工作难点》的报道,登上了《橘城日报》的头版头条。市、区两级计生委立即总结经验在全区、全市推广。

时青云初露锋芒。张志高也因此登上市计生工作光荣榜。他参加经验交流会回来,非常高兴地拍着时青云的肩膀说:“小时,不错!我们乡的计生工作被你那篇文章一炮打响。”

“张书记,不瞒你说,我原来在武警部队当文书,是支队的新闻报道骨干。”时青云趁机表白说:“在部队期间写的新闻报道、编写的快板等文娱节目脚本至少也有十万字。那篇计生工作的报道不过是块豆腐干而已,只花了两个多小时。”说着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报刊发表文章的剪贴本递给张志高。

张志高仔细翻了翻,点头称赞:“写得还真不少,《解放军报》、《人民日报》都发表过文章。哎,你文化高,有写作特长,为什么不留在部队当个文职军官?”

“那年我报考军校,部队首长以工作需要为由不同意。还说像你这样有特长的战士不上军校也照样提拔,何必耗费时间?服役期满时,大队教导员找我谈话,说本想提你当排长,但上级有规定,没有进军校的不能提。等待机会吧,我们再争取一下。就这样硬是留我超期服役一年。后来我才知道,那年报考军校大队就只一个名额,考上军校的那人是支队一个首长的亲戚。”时青云见张志高听得认真,还流露出打抱不平的神情,便继续说,“张书记你看气人不气人?就连报考个军校也要有后台。没有后台就要用钱去打通关节,据说至少五万元才能成事,更不用说提拔了。”

“唉,腐败之风真是无处不在!”张志高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从此,他颇为赏识和倚重时青云。不久后,张志高当了乡党委书记,正好乡党委秘书缺职,他便力举时青云接任。

时青云担任乡秘书后,见上面的官员就多了。这些人下来,老百姓敬畏,乡党委书记、乡长仰视。一个个昂首阔步,目不斜视,大有登高一呼万山响应的气势。

他知道那是身份意识的外在表现。社会上虽然曾经一度倡导淡化身份意识,甚至抵制它,然而,它不仅没有被淡化,反而愈演愈烈。其实并不奇怪。身份意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并由此而衍生出等级制度。魏晋时就有九品三等官吏等级制,元朝时全民被分成官、吏、僧、道、匠、工、猎、民、儒、丐十等。这种等级制又进一步强化、固化了身份意识。身份有职业、学历、资历、官衔、财富等各种划分,归根到底,其高低贵贱是由掌握权力的大小或占有社会财富的多少来决定的。身份决定了人的全部荣辱兴衰、人格尊严和社会地位的高低。时青云觉得,要想提高自己的身份,增加财富占有量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底子太薄啊!现在就只有升官这条路可走。他羡慕那些大官员,渴望有朝一日自己能体会到那种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滋味。为此,他写下一篇札记,激励自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