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车马不停,徐州的主城很快映入我们眼帘。
老三好多天没舒活筋骨了,皮痒得正紧,远远望见曹军就直冲过去,我和大哥拉都拉不住,只好群起而攻之。
那天指挥攻城的是于禁。这小子指挥打仗还行,单挑就不灵了。更何况他遇到的是舞着丈八蛇矛的饥渴的老三,所以几下子就被摆平了。不过那小子逃得倒是快。我们轻松解围,进入了城内。
陶谦眼泪汪汪地跑步冲向我们,搞得广大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还以为大哥是他小叔子呢。记得搞反董联盟时他是黑发黑须,那时大家还一直恭维他养生有道,不像是“奔六”的,怎么今天看来须发皆白,简直是“奔八”的模样啊!大哥看得心酸,一把拉住陶省长:“陶叔,怎么会弄成这样啊?”
陶谦立马哭了起来:“曹操近几年越来越发达。他爹从我这儿去陈留投奔他,当时我想和他搞好关系,所以特意请了曹老爷子一家吃饭,还派部下送他。结果我的部下居然贪图曹家财物,灭了老爷子的门。曹操带了大军冲过来要灭我,你说我冤不冤?我委屈啊……呜呜……”当你看到一个老实巴交的老头儿在你面前哭得比大哥哭的时候还难看时,你是没法无动于衷的。其实这事也真不怪老陶啊!要怪就怪他太背了。
大哥根红苗正,一派正气,当时就发话了:“您别怕,我们这里这么多兄弟呢!我去和曹操谈谈,您就放心吧!”陶谦感动得越哭越厉害。我们听不下去了,立刻告辞,回到客房研究下一步的战略部署。
看着一直跃跃欲试的老三,大哥一再强调:我们是文明人,还是先礼后兵为好。于是他很快给曹操写了封信,把事情经过描述了一番。他觉得这封信写得“晓之以情,言之以理”,就托人给曹操送了过去。信送出后,大哥自信满满道:“曹操看了,一定会撤 兵的。”
曹操是个诗人,诗人都是善感的。听说他经常灵感伴随激情迸发,创作出一些很有思想深度和人文情怀的诗文。他写过一句“尸骨暴于野,千里无鸡鸣”,带着对百姓的同情,生动地道出了这乱世里苦难的场景。说实话,截至反董联盟瓦解,我对他的印象一直还算不错。但是这位悲天悯人的“准英雄”竟然为了私仇乱加迁怒,用行动描绘了徐州版的“尸骨暴于野,千里无鸡鸣”。英雄成了双手沾满鲜血的魔鬼。难道他真是为了家人的事情才会失去理智吗?还是想借机来向天下展现他的强大呢?没有人知道答案。我只知道,大哥的信件很快得到了回复——曹操退兵了。
大哥又一次被我、老三和子龙惊为天人。至于陶谦和整个徐州的幸存者们,已然把大哥当成了神。徐州的大街小巷出现了游行活动,人民在呼吁,希望由大哥接任省长。徐州城里的富户们在设计为大哥立一尊雕像。现在想想,真不敢相信在我们那个年代竟然会出现如此的活动——这简直是民意选举啊!这不就是封建社会的民主浪潮吗?大哥太神奇了!
不过后来我听说,真实的情况是曹操后院起火,留守后方的老兄弟张邈出卖了他,害得老曹几乎被吕布夺走了所有城市,所以才卖大哥一个人情退兵的。看来成功真是百分之五十的勇气加百分之五十的运气啊!传说曹操和张邈关系很铁,还曾经在一次出征前对老婆孩子说:“我这次要是回不来,你们就去投奔张邈吧,他一定会照顾好你们。”后来曹操险胜班师,张邈出城很远去迎接他,二人激动得抱头痛哭。很难想象这样的交情竟然变成了背叛。我想当曹操退兵时,他的痛心绝不仅仅是因为失去了土地。据说张邈是个和平主义者,和袁绍同样私交深厚,还是个疑心很重的人。他总觉得曹操行事狠辣果断,不时让他感觉到不安。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摇摆的性格让张邈选择了背叛。
我一面感慨社会现实的无情,一面替张邈惋惜起来。一个真正的男人是绝不该在迷乱和懦弱中对友情产生怀疑的,更不该在当年的兄弟背后捅刀子——既然是兄弟,那便该一辈子生死与共,福祸同享,否则还谈什么忠义?我想起自己的两位兄弟。大哥总是和我们同吃同睡,在睡姿欠佳的我们踢翻被子时会细心地为我们盖好。老三是最讲义气的,不管什么事,只要我和大哥说了,他总是义不容辞,甚至就算我们不说,他也会主动帮我们提前办妥。别看老三自己大大咧咧的,但到了“兄弟”这两个字上,从来都是细致、稳重的。我不由生出深深的幸福感,桃园的誓言仿佛又在耳边响起。
话说陶谦本就对大哥佩服得五体投地,又感觉到了人民的呼声,所以他果断地在庆功会上宣布:省长之职直接由刘备接手。可是大哥居然死活推辞不受!我起初觉得大哥可能是不好意思,搞一搞虚与委蛇的手段——毕竟大哥在搞人际关系方面很有一手,做面子的功夫一流。可是后来大哥的表现让我为自己的想法感到惭愧。大哥涨红了脸,简直要和他们吵起来了。这事只好作罢。不过我们还是留在了徐州国宾馆。陶谦盛情,要好好款待我们。
大哥的第二次好运在徐州国宾馆到来了。陶谦竟然在几个月后的一次酒席上突发心血管病,撒手归西了。这下可乱了。
按规定,在我们那时代,陶谦这种级别的官员可以自己指定继任者,所以大哥这次不想当省长都不行了。什么?陶谦的儿子?那小子看着他爸被曹操折磨的样子,心里已经产生阴影了,迫不及待想找个地方隐居起来,不再问天下事。所以,大哥众望所归,全票当选。
新省长登台演说那天,百姓群情激奋。我和老三为了配合大哥的高贵身份,还特意搞了套很考究的“行头”呢!我们的阵营里多了财主出身的理财先生糜竺、公关高手孙乾、高级秘书陈登等人。我激动地想:大哥的事业总算有眉目了!
几天以后,老三一脸坏笑把我拉到墙根:“二哥,别说我八卦啊!我昨晚起夜,经过大哥卧室窗外,听见大哥和嫂子说:‘咱也该考虑要个孩子啦。’哈哈,咱们哥俩快当叔啦!”
看老三这人,都奔三十了还这么调皮!不过后来我听说大哥这种先立业、后成家,有了较高经济基础再准备要孩子的人是最受二十一世纪女性欢迎的。难怪大哥总有那么多“桃花”!这思想境界足足领先了我们这时代的人一千多年!
徐州的事算是告一段落了,不过赵云也只得回公孙师兄那边去了。大家自然少不了洒泪送别。我看得出,赵云在那边并不开心。他自己也说,只可惜和大哥相识太晚。我想,如果遇见得早,那桃园结义肯定少不了子龙这一份。
忠义之人自有自己的原则,信诺为重,义气为先。公孙师兄虽非明主,但子龙毕竟不能弃之而去。挥别子龙,我们唯有期待下一次重逢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