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哲学知识(3)

答 案

1.B

知识点:这句话出自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指的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指的是坤卦。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所以,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2.D

知识点:《中庸》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出自于孔子的孙子子思,重点阐发孔子的中庸思想。孔子在《论语》中曾经提到过:中庸作为一种道德,那是最高的境界!所以他自己一生都在努力地实践着中庸之道。他的孙子子思发挥了孔子的思想,作了《中庸》一书。

3.A、D

知识点:《礼记》一书的编订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

4.D

知识点:“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是墨子的思想。《老子》一书之中含有大量的民本思想,老子曾经说过:“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他认为显贵以低贱为根基,高以下为基础。这是在提醒统治者,如果没有老百姓作为根本和基础,就没有他们的高贵。因此要关心爱护老百姓,这是一种可贵的民本思想。

5.A、B、C

知识点:《仪礼》是中国古代记载典礼仪节的书。简称《礼》,亦称《礼经》、《士礼》。”《仪礼》文字艰涩,内容枯燥,治史者对它望而生畏。但本书是“三礼”中成书较早的一部,据考古材料及古文献所知,商、周统治者有名目繁多的典礼,其仪节日益繁缛复杂,非有专门职业训练并经常排练演习者不能经办这些典礼。

6.A

知识点:据说,西汉的景帝、武帝之际,河间献王刘德从民间征得一批古书,其中一部名为《周官》。原书当有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等六篇,冬官篇已亡,汉儒取性质与之相似的《考工记》补其缺。王莽时,因刘歆奏请,《周官》被列入学官,并更名为《周礼》。

7.C

知识点:《礼记》是一部儒家经典,它在经学中的地位早有定论。基本内容也都是对先秦古制的追记,书中包含了古代礼制和当时社会生活情景的内容;另外从治国方略至家庭准则,在《礼记》中都有专门篇章论述。《礼记》还结集了如《中庸》、《大学》、《礼运》等蕴含深邃思想内容的学术论文,它们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名作,影响极其深远,是了解儒家礼学思想的重要参考依据。

8.A、D.

知识点:关于“无为”,老子这样论述道:“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关于“善为下”,老子这样论述道:“古之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下,是谓不争之德,是以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9.C

知识点:孟子在这里强调有利于作战的气候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10.B

知识点:老子最早提出了体用的关系,认为万物有形象的地方是体,无形象的地方则是用,叫做“有之以为体,无之以为用”。比如说一个容器是体,空的地方则能盛物,便是它的用处。

11.A、D

知识点:《大学》和《中庸》、《学记》3篇分别载有许多合理的经济思想和教育思想。《大学》和《中庸》原属《礼记》的两篇,南宋时期,理学家朱熹将二篇单独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合称“四书”。

12.C

知识点:五行相克的规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行相克含义是:因为天地之性,众胜寡,故水胜火;精胜坚,故火胜金;刚胜柔,故金胜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实胜虚,故土胜水。

13.A、B、C

知识点:孔子主张“仁”,这既是他的政治思想,同时也是其哲学思想。孔子曰:“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重视人,远离鬼与神。高扬人的地位,关注人的精神,不讲天帝与天命,仁的内涵是人本。仁是认识事物的根据,也是判断是非的标准。

14.A、B、C

知识点:《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其中虞、夏及商代部分文献是据传闻而写成,不尽可靠。“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谟”是记录君臣谋略的;“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

15.C

知识点:《公羊传》并非是公羊子的个人传记,而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迄年代与《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

16.B

知识点:其中“尔”是近正的意思;“雅”是“雅言”,是某一时代官方规定的规范语言。“尔雅”就是使语言接近于官方规定的语言。《尔雅》是后代考证古代词语的一部著作。《尔雅》被认为是中国训诂学的开山之作,在训诂学、音韵学、词源学、方言学、古文字学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

17.A

知识点: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庖丁,指厨工;解,指肢解分割。“疱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18.A、D、E

知识点:老子的价值观由“无”、“道”、“德”三者所构成。老子言“无”,曾经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也就是说天下的万事万物都存在于客观的宇宙中,而在宇宙尚未形成时,万物也不存在。老子言“道”,曾经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老子认为“道”是宇宙本体,先于天地,是万物生长之根源,所以他又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言“德”,认为“德”是“道”的一种体现,而“德”应服从于“道”,所谓“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19.B

知识点:《列子》一书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列子》里面的先秦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如《列子学射》、《纪昌学射》和《薛谭学讴》三个故事分别告诉人们在学习方面的道理。

20.D

知识点:《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它是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司马迁称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

21.B

知识点: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典范教材,《颜氏家训》直接开后世“家训”的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颜之推并无赫赫之功,也未列显官之位,却因一部《颜氏家训》而享千秋盛名,由此可见其家训的影响深远。被陈振孙誉为“古今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这不仅表现在该书“质而明,详而要,平而不诡”的文章风格以及“兼论字画音训,并考正典故,品第文艺”的内容方面,而且还表现在该书“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的现世精神上。因此,历代学者对该书推崇备至,视之为垂训子孙以及家庭教育的典范。

22.D

知识点:汉武帝设五经博士,教授弟子,从此博士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汉初,《易》、《书》、《诗》、《礼》、《春秋》每经只有一家,每经置一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故称五经博士。到西汉末年,研究五经的学者逐渐增至十四家,所以也称五经十四博士。

23.B

知识点: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一直被奉为“圣人”、“素王”,备受推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孔子告诉人的,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要求人做到的,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待人处事的原则。

24.A、C、D

知识点:传说在远古时代,伏羲据河图、洛书画出了“先天八卦”。殷商末年,周文王被囚禁在羑里(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北),又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出了“后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并进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易传》是春秋时期的孔子所作。

25.A

知识点: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就是“小国寡民”。当然,“小国寡民”并不是要退回到原始社会,它通过理想化的形式,表达了老子的社会改造构想,“小国寡民”是老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26.B

知识点: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不善言谈,而善于著述。与李斯同是荀卿的学生。《韩非子》是韩非的著作。《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

27.C

知识点:《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28.A、C

知识点:老子是第一个将“道”作为哲学思想来研究的,其代表作是《道德经》;除了老子外,庄子也对“道”作了很多研究,其中《南华经》将“道”描述得颇富浪漫主义色彩,庄子的“道”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

29.D

知识点:《易经》深奥难懂,并不容易掌握。《易》提供的预测方法基本原理是:象数算卜。象:现象;数:数据,数字;算:计算;卜:预测。连起来说,就是象、数、算、卜。意思是根据事物实际现象特征,分析提取数据,把自己和前人的经验总结成规律,利用数据进行计算,最后总结分析,作出预测。

30.E

知识点:《易经》包括《经》和《传》两大部分,《经》分为《上经》和《下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一共六十四卦。《传》一共七种十篇,分别是:《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挂》、《杂挂》和《序挂》。古人把这十篇“传”叫做“十翼”,意思是说“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即用来解说“经”的内容的。

31.A、C、E

知识点:老子这句话的完整表达是:“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他认为只有仁慈、俭朴、谦让不争的人,才能具备道德勇气,进而博施于人,受人尊敬拥护而成大器。

32.A

知识点:《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33.B、C、D

知识点:《春秋公羊传》是《公羊传》的别称。后世注释《公羊传》的注释书籍主要有东汉何休所撰的《春秋公羊解诂》、唐朝徐彦所作的《公羊传疏》、清朝陈立所撰的《公羊义疏》。

34.D

知识点:《春秋谷梁》是《榖梁传》的另一个名称。《榖梁传》亦称《春秋榖梁传》、《谷梁春秋》,为儒家经典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体裁与《公羊传》相似。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晋人范宁撰《春秋榖梁传集解》,唐朝杨士勋作《春秋榖梁传疏》,清朝钟文烝所撰《谷梁补注》为清代学者注解《榖梁传》的较好注本。

35.C

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当时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并汇集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

36.A

知识点:在先秦文献中,宋钘又被称做 宋子、宋胫、宋荣等。宋钘既吸收和发挥了墨家的思想“反对战争,以天下为大利”,又接纳了道家的学说,宋钘主张以“宽”、“恕”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原则,“设不争斗,取不随仇”。认为人类的本性就是欲寡而不欲多,这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家思想博采众说的特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