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原生家庭中生命教育的缺位(2)

盖茨十一二岁时,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一次,他在饭桌上和母亲争吵得不像话,从来不参与母子争论的老盖茨顺手抄起一杯冰水猛浇到儿子头上。小小的盖茨把被浇透了的头转向一座山一样的父亲:“谢谢你的淋浴!”

因为和儿子的关系危机,老盖茨夫妇跑去找心理医生咨询。医生说:“这孩子正在对你们进行一场‘独立战争’,而且最后肯定是他赢。你们要撤退!”夫妇两人听信了此话,家里算是太平。事实上,不仅是家里太平,他们的退让,导致盖茨成为今天的盖茨。

盖茨的成功,在于他开拓了一个前人几乎没有涉足的领域。这种开拓性人才,未必一定要从小不听话。事实上,一个孩子可以在日常起居方面非常听话,但满脑子仍然充满着挑战性的观念。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开拓新领域对全身心卷入的要求过高,开拓性人才身上往往有一种“反叛基因”,小时候经常就是不听话的孩子。

可见不论中外,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天才的父母,教育孩子是为人父母者共同的最大挑战,但从整个社会层面讲,社会的健康发展,教育的正常化,需要父母和子女的相互信任和持续对话,多些借鉴和尊重,少些抱怨与指责。简单命令是最懒惰的办法,结果往往造成孩子不情愿,甚至反叛。最好的办法,还是和孩子平等地讨论。家长对孩子最大的责任,是不断地让孩子增强对自己生活的把握,让他们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召唤,学会运用理性对生活做出重大的抉择。

如果孩子能学会不听父母的话而自己探索出条路来,他们的前途则光明得多。

许多父母成功地培养了“听话”的孩子,把这些孩子推进名校、送上优越的工作岗位。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孩子把握自己生活的能力不仅没有成长,反而萎缩了。他们变成了听从安排的一代,丧失了自身的生活动力。这,恐怕是父母最大的“祸害”。

高尔基曾经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情,重要的是教育孩子。”

为了适应残酷的生存竞争,野生狐狸在一群小狐狸长大后,狐狸妈妈就开始逼他们离开家。曾经很护子的狐狸妈妈会忽然像发了疯似的,就是不让小狐狸们进家,又咬又追,非要把小狐狸们一个个都从家里赶走。这种看似冷酷的“断奶”,其实是狐狸妈妈为了小狐狸能更好地生活下去而不得不做出的智慧而又理性的选择。

反观自己,身为父母,我们能做到吗?

2偏爱的伤害

原生家庭是与新生家庭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一个人所出生和成长的家庭。新生家庭指自己进入婚姻生活后所建立的家,也就是自己“当家”的家。心理学研究证明:早期的生活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对个人性格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个人的生活会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甚至会决定个人一生的幸福。

原生家庭生命教育的缺陷,其后果已经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它往往给孩子原本美好的人生带来负面的影响。以我自己为例:在我的出生及成长记忆里,我既领受了溺爱,同时又感觉生命是没有价值的。这两种反差很大的感受强烈却又真实地发生在自己身上,并一直影响着我的生命。在我家,我是唯一接受过大学教育并留学海外的人,因而得到了大部分资源的支持,从某种层面而言甚至得到母亲的偏爱。但母亲这种偏爱有时候既有功利性,又明显顾此失彼。让我在立下心志要更加努力来回报她的同时,又深感困扰甚至愧疚难当。记得有一次,我周末从学校回家,母亲迫不及待交代我:要把厨房里的鱼都吃掉。还反复提醒我家里其他人都吃过了。可当我正要大快朵颐时,却听到最小妹妹在不停唠叨:“妈妈不公平,看人大小眼(闽南方言;意指功利心,不公平)”从妹妹口中,我才知道:每次家里有好吃的东西,母亲都交代他们尽量少吃些,要留给我多些,连父亲都只能吃豆腐等素食。现在想来,在母亲眼里,我经常在外生活,将来也可能比较有出息,所以哪怕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也要牺牲其他家人以保证我的营养。在父母这种无意识优待下长大的我,不知不觉间逐渐养成了自我、冷漠、自大、高傲,同时又责任心过强等负面的个性而不自知。于是——

家的真爱成了亲情的要求;

家的温暖成了无知的放纵;

家的温馨成了无谓的争执;

家的呵护成了无意的伤害;

家的培育成了苛刻的鞭策……

这样的成长环境,使我一边下意识地接受着家庭偏爱所带来的益处,一边又不自觉地迫使自己更有出息。而在之后的人生里,我一直都在潜意识里努力,让自己担当更多的家庭责任以回报这份偏爱,也使自己好受些。但这种负荷从某种层面而言其实已经远超过我所能承受的。这也成了许多年来我生命状态陷入混乱及挣扎,找不到出口的原因之一。单单溺爱就已经让我无法承受,而母亲常常咒骂孩子,其时狠毒的语言无疑更让孩子们受伤和无奈。尽管我们都理解她是因为夫妻关系不和睦或辛苦劳作需要发泄,但这依然不能阻止我认定生命是混乱和无价值的。也因此,我一边陷入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命误区,一边又极端不愿意开放内心,面对人群。保护自己、武装自己、掩饰自己、遮盖自己,对生命对生活的冷漠心态也由此形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