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与《邓小平文选》对照,可以看出,从思想观点、逻辑结构到主要观念的文字表述,讲话稿都是根据提纲写成的。
提纲第一个问题讲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争论的必要”,重申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号召“全党全民动脑筋”。这个问题写成了讲话稿的第一部分:“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
提纲第二个问题强调“民主集中制的中心是民主”,要求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监督)”,坚持“政治与经济的统一”,提出“目前一个时期主要反对空头政治”,主张“权力下放”。这些观点集中体现在讲话稿的第二部分:“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提纲第三个问题提出了“向后看是为的向前看”的方针,指出“解决遗留问题要快,要干净利落,时间不宜长”;同时强调对毛主席和对“文革”的评价都“要大局为重”,“安定团结十分重要”,对于犯错误的人要“给机会”,“总结经验,改了就好”。这些精神,在讲话稿的第三部分“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中做了具体的阐述和发挥。
提纲第四、五、六、七个问题,在讲话稿中综合为第四部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当时改革开放在中央会议上尚未正式列入议事日程,但提纲提出的这几个问题,实际上大都是讲的改革。这说明正是小平同志,提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思路。
基于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观点,小平同志在提纲中突出强调了经济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明确主张要“克服官僚主义、人浮于事”,“学会管理,选用人才,简化手续,改革制度(规章)”,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并且提出要搞试点,“以一批企业做出示范”。主张在经营管理上“加强责任制”,“搞几定”,而且要“从引进项目开始”,“请点专家”,即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方法。考虑到经济体制改革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小平同志在提纲中强调了企业党委的改革,提出要“扩大管理人员的权力”,“党委要善于领导,机构要很小”,还提出“人员考核的标准”,“多出人员的安置”要通过“开辟新的行业”的办法来找出路,这实际上为改革不合理的管理、人事制度和产业结构提出了新的思路。
在提纲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两个思想,一是“允许一部分先好起来”,明确指出“这是一个大政策”。这是改变长期形成并成为顽症的平均主义的分配体制,以“先好起来”的示范作用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的一个基本政策。二是“自主权与国家计划的矛盾,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产品质量)来调节”。小平同志在强调下放自主权,发挥国家、地方和企业这三方面的积极性的同时,已经清醒地预见到自主权与国家计划的矛盾问题,并且大胆地提出了通过价值法则供求关系(实际上就是市场)来调节的观点。在提纲中还写下“国内市场的重要”这样的语言。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极其可贵的。可以说,这是邓小平后来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思想的最早萌芽。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全党着重关注的,是进行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拨乱反正、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改革还没有成为全党注意的中心。相对于拨乱反正来说,改革是一场复杂得多、艰巨得多、深刻得多的革命。邓小平在提纲中提出的关于改革的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观点和主张,是他对建国以来历史经验深思熟虑的结果,显示了他过人的智慧和超前的意识。
新发现的这份提纲手稿本身和讲话稿起草经过都表明,讲话稿是在小平同志精心设计、直接指导下写成的。毫无疑问,这份提纲手稿为研究邓小平的理论思想,研究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的伟大转折,提供了一份十分重要的第一手文献资料。这也正是它被发现的价值所在。
(原载《百年潮》199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