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廉云 我们这些民革老党员们(6)

1987年底,两岸终于开禁,有亲属的双方(三等亲以内)可以探亲。这个期间,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先后接待了上千人士来大陆探亲。特别是在1989年以后,我们邀请部分台湾知名人士来大陆参观亚运会,如宋美龄秘书邵慕兰女士,她与黄元汉大姐是从小的同学,是张丰胄在复旦大学时的同学,我记得她来过三次,影响不小。还有国民党?-空军中将付瑞媛先生,台湾知名作家郭良蕙女士等。

民革有一个特殊群体,我们称他们为“台归人士”,这些人回大陆后,中共都给予相应安排。其中有国民党?-空军军官、文职官员、企业家以及演艺明星。上世纪50年代驾机回大陆的有韦大卫、宋宝荣,韦大卫驾的飞机是蒋纬国的游览机,现在航空博物馆。

引起很大轰动的是1986年5月3日王锡爵驾驶华航商务机起义回大陆,迫使两岸直接对话将商务机在香港交还台湾,这是30多年来两岸的直接对话,非常轰动。王锡爵后来担任全国政?-常委。

朱映陆:民革还有一个特点,设置社会联络工作委员会。社联人士可以说是民革的预备队。要成为社联人士,必须要有介绍人,介绍人又得和民革有渊源关系,等审查、批准后,成为社联人士了,再分到不同的组里。

社联工作委员会隶属于民革北京市委,一般设一位主任,两位副主任,若干委员,下设三个组,各组均设有一名召集人。第一组是政界元老,资历比较深;第二组是军界人士,多为黄埔军校或军队高级将领;第三组则是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行业的人士,这个组年轻人比较多。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们社联委的张丰胄主任,还有成员胥锦帆、王超等人。张丰胄曾是邵力子和平谈判时的秘书,一起和邵力子飞到北京,后来邵力子他们留下了,他也就留下了。他资历很深,曾是政务院参事室参事。刚才我们讲了他在民革停止活动期间,保护好存折,是一个有心人。他在95岁高龄的时候,还参加支部活动,对民革的热爱可见一斑。

社联人士都很热心,做了很多工作,积极争取参加民革活动。对民革的一片热情,让我们很感动。像?-猫权威孙菊生就是社联人士。

吕植中[24] :张丰胄是一个人物,不仅是邵力子的秘书,还做过张治中的秘书。2002年民革设计了一个纪念盘,上面是孙中山的?-像,下面是民革党员的名字,我给张丰胄送去的时候,张老说:“哎呀!孙中山先生的头像!还有我的名字!”老先生高兴得不得了。后来我每年都去看望他,发现他把这个盘就放在电视机上面,整个客厅最显眼的地方,旁边是他们国务院参事的合影,那么多人,张老就坐在朱?基旁边。

张老非常乐观。他们夫妇钻石婚的时候,有人送了一块墓地给他,他把照片给我看,照片上的碑还没刻字呢,说:“你看,我百年之后,就在这个地方”。现在张老已?-去世了,他的老伴还在,叫张荃昌。

我们非常敬重的老领导――侯镜如

张廉云:民革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国民党员军政要人和文化名人很多,这些人有着独特的、传奇的?-历。民革北京市委里也是有一些人物的。譬如,蒋光鼐、侯镜如、苏从周、覃异之、张丰胄、张克明等。这些人,代表了民革来自国民党军政高层的一部分人才,很有民革的特点。我来民革较晚,和侯镜如、覃异之、孙越崎三位老先生有过一些交往,留下了许多美好而深刻的回忆。

张廉云、苏彤、颜景芬、张桂英、朱映陆:我们对侯老是很有感情的。1978年民革恢复工作时,他受命恢复民革北京市委,任第七、八届主委,后又担任过两届民革中央副主席,做了大量工作,我们在侯老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就是从1978年开始的。

侯老常说:“对台工作无小事。”1983年春节,侯老和黄埔一期同学郑洞国[25] 等,提出成立黄埔同学会。5月,侯老以耄耋之年,携夫人李嵩芸女士踏上了赴美联络同学、故友之程,一去就是一年。在美国,他联合李默庵[26] 、宋希濂[27] 和蔡文治[28] ,四人积极活动,广泛联络,发表宣言。侯老以前的部下,国民党92军代军长黄翔老先生去美国也做了大量工作,联络了很多海外的黄埔同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