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导生 真理标准讨论在北京必须补课(5)

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三中全会精神

苏:1979年,北京电视台开播了。

刘:是。为了更好地宣传三中全会精神,为了面对更广大的群众,特别是为了能让广大农村的群众、山区农民及时看到实况录像,扩大宣传效果,我们下决心创造条件,租借了几间房子筹建北京电视台。1979年5月16日,创建了北京电视台,那时没有专门的电视塔,就在宣武饭店楼上建立了临时电视塔,这么一来,丰富了农民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北京电视台转眼也快30年了。[6]

为了把人们的思想统一到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上来,1978年、1979年,我们着重抓了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抓了三个点:大企业以首钢为典型,大学以清华为典型,农村以昌平县为重点,作为全面推广的示范,全面展开三中全会精神的宣传。

为了加强理论队伍建设和党员的教育,我们恢复了《支部生活》;恢复了讲师团;建立了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所[7](以后扩充为社会科学院);创办了《学习与研究》杂志;成立了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把各单位、各院校的实际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联合起来,使理论工作更好地联系实际,促进了思想解放,提高了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自觉性。这些事情,正是理论界的恢复和筹建工作。

苏:那个年代的文化生活是怎样的?

刘:我没怎么注意。不过1972、1973年似乎就有内部电影了。我记得有《山本五十六》、《啊,海军》、《日本大海战》等电影。

不能走回头路  

苏:在1978年您来北京市工作之前,您和胡耀邦已?-认识多年了。您对他的印象是怎样的?

刘:是的。我和耀邦同志在建国初期,一起在团中央工作,有四五年。20多年后,又是他派我到北京市委来当宣传部长,说起来,接触还算比较多吧。我对耀邦同志的感觉就是,他这个人思想非常活跃,很好学,能接受新事物,这是他的一个特长。再一个,他对人诚恳,有什么话就讲什么话,直来直往,这也是他的优点。而且,他这个人宽厚,假如别人对他有不同意见,他也包?-。我们对他有什么不同意见,他也是从来不记恨。他能以平等态度待人,为人很宽厚。

苏:您对胡耀邦同志的一些主张怎么看?

刘:我认为他很多地方是对的。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提出要政治改革,事实证明,胡耀邦等当时的主张还是可以的,只是急了一些,因为当时的大背景比较敏感。有人说,那时候搞政治民主化,选择的时机不合适。我认为,也不能因?-废食,不能停止政治改革,可以渐进地进行的嘛。你可以分步骤走,你不能不开步呀,不开步怎么行?改革是不能走回头路的,无论是?-济改革,还是政治改革。所以,我认为胡锦涛这次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抓民主问题、抓民生问题,抓对了。

当然,民主问题必须有一个程序,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不能像国外那样搞自由竞选。应该从基层的民主选举,再慢慢上来,我们现在已?-在这么做了,从村民自治到县级选举,这都是很可喜的。

苏:改革开放已?-30年了,您有一些什么感受?

刘:改革开放是比较成功的,尽管还存在不少问题,但它的成就是伟大的。改革开放为什么这么快取得成功,有很多?-因,但有一个?-因是必须强调的:失败是成功的先导!没有之前的挫折和深刻教训,我们不会走向改革开放;?-来的路子是此路不通,所以必须走另一条路,必须改革和开放。

现在有些人对一些现状不满,要回到过去,我是不赞同的。?-来那一套做法,实践已?-证明是失败的了,不能走回头路。应该在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解决这些前进中的问题,而不是回到过去搞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的老路上去。

马克思讲过,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必须物质极大丰富,才能走向社会主义。我们还在发展生产力,所以不能说已?-是社会主义了。现在我们还处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仍需继续努力。

[注释]

[1] 1978年5月10日,《理论动态》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二天《光明日报》即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该文,同日,《人民日报》转载该文。这篇文章的发表,引起了一场大讨论。首先对文章提出严厉指责的是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著作编?-出版委员会的一位办公室副主任,5月12日晚11点,他给《人民日报》打电话,说这篇文章是“砍旗”,“犯了方向性错误”,“政治上问题很大,很坏很坏”,“哲学上否认相对真理”。紧接着,6月15日,当时主管意识形态的中央领导人召开了中宣部和中央直属新闻单位负责人的紧急会议,专门批评实践标准这篇文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