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阿登(3)

希特勒的估计没有看清反法西斯联盟的本质。虽然美国和英国之间存在诸多的不信任,美苏之间的不信任程度更深,但与他们消灭法西斯德国的决心相比,他们之间的矛盾几乎不值一提。当谈到斯大林政权令人不舒服的性质时,温斯顿?丘吉尔说,只要他们愿意加入到盟军中来并继续向德军开战,他就愿意向斯大林伸出友爱之手。盟军之间的矛盾是可以通过时间来解决的,希特勒简单的判断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正是这个简单的判断使他产生了在西线发动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进攻的想法。到了8月底,他已经清楚地看到自己必须面对的挑战。

组建力量

希特勒并不打算重用他的西线总司令,因此将组建25个师的任务交给了戈培尔。虽然这个任务几乎与宣传部长的日常工作毫不相干,但在发生密谋暗杀事件之后,希特勒对戈培尔的信任远远超过了他对军队高级官员的信任。然后,他命令西线的4个党卫军装甲师撤出前线,重新装备。虽然希特勒没有告诉冯?龙德施泰特这样做的原因,但一眼就可以看出,元首是在确保他的王牌部队优先获得最新的装备。这确实是希特勒的计划,他打算让这些装甲师在进攻中充当先头部队。为了控制他们,希特勒成立了一个新的司令部―――第6装甲集团军,由约瑟夫?迪特里希担任司令。

迪特里希临危受命

事实上,迪特里希其人非常平庸,他之所以能够不断升迁,并非是因为立下任何显赫的战功,而是因为他与希特勒早年私交甚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的军衔是军士长,这个职位很有可能就是他的军人生涯的尽头。后来,他加入了纳粹党,1928年成为希特勒的警卫队队长。到了1934年,警卫队更名为“希特勒警卫旗队”,逐渐成为武装党卫队的嫡系部队。后来,在奉命前往东线战场之前,他们参加了入侵波兰、法国和希腊的军事行动。为了抵御6月6日的盟军进攻,这支部队返回西线战场,而当时的迪特里希已经升任党卫军第1装甲军军长。登陆日次日,希特勒命令他向盟军发起进攻,务必将盟军赶回大海。迪特里希只有2个师的兵力,完成这项任务对他来说根本不可能。党卫军第1装甲军非但未能将盟军击退,还在战斗中遭到惨败,几乎全军覆没。从很早开始,迪特里希就对希特勒的领导能力产生了怀疑,1944年6月7日发生的事件证明了他的怀疑是正确的:希特勒的确并非一名军事天才。但是,他仍然是希特勒最信赖的将军之一,因此很自然地成为第6装甲集团军(这支部队在1945年初建时被命名为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但是在突出部战役中经常被称作第6装甲集团军,这是极不准确的)军长。很多人对于他的这项任命存在疑问,有人认为,迪特里希也许非常有能力,但绝对不足以承担一个集团军的指挥重任。还有少数人认为他只配当一名军士长。

在确定了指挥官以后,希特勒需要找到一个地方,来实施他的经过深思熟虑后制定的进攻计划。他不必找得太远,目标可能就在眼前。

阿登

希特勒决定将比利时港口安特卫普作为此次进攻的目标。盟军最近已经使安特卫普港正常运转起来,如果德军占领了这座城市,可以大大削弱盟军的后勤保障能力。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重要原因:通过向这座城市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可以将英军、加拿大军队和美军分隔开来,进而分而治之。希特勒认为这些情况非常切合实际,但是他没有考虑到这样一次行动将要面临的巨大困难。希特勒对他的充满野心的作战目标毫不动摇,这使作战计划的具体步骤最终形成。到达安特卫普的最短路线是从北部的德军防线出发,然后沿亚琛北部美军和英军之间的分界线前进。希特勒认为德军部队应当沿尽可能短的路线前进,但亚琛周围的地形条件使他的快速进攻计划无法实施,因为整个战场被河流和运河分成两部分,这些河流和运河成了德军坦克突入盟军阵地的主要障碍。这迫使希特勒只能将阿登作为进攻目标,他对自己的选择非常满意。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