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史上最重要的24小时(5)

下午3、4时,“狼穴”大本营开始不断收到从柏林传来的消息,声称一群道德败坏的军官和政客已经暗杀了元首,政府已经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在紧急时期,所有权利将授予电报的签字人―――陆军元帅埃尔温?冯?维茨勒本。冯?史陶芬伯格的名字作为同谋者赫然写在电报上,证明了爆炸事件实际上只是整个政变的一部分。谋反者已经控制了位于柏林的战争总部大楼和许多基地。几小时之内,政变似乎取得成功:由于所有效忠希特勒的高级指挥官都在前线指挥作战,他现在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当时的种种迹象表明,政变有可能不费一枪一弹即可获得成功,但事实远非如此。

密谋失败

令希特勒得意的是,他的好运气还远远不止在爆炸中死里逃生。晚上6时30分,他接到了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的一封电报,对方在费尽周折之后向希特勒报告称,当时在柏林城内惟一的一支作战部队指挥官――警卫营营长伦纳少校还在他们的控制之下。戈培尔解释说,伦纳少校被当时的情况搞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他先是接到了一连串的命令,要求他将政府官员在各自家中就地逮捕,随后又接到了另外一道命令,要求他逮捕维茨勒本和冯?史陶芬伯格。戈培尔问希特勒是否愿意与伦纳通话,希特勒表示同意。他指示伦纳少校尽快结束柏林的混乱状况,对于一切不服从命令者,格杀勿论。

伦纳积极执行希特勒的命令。午夜之前,冯?史陶芬伯格和其他三名反叛者被处死。陆军元帅鲁德维希?贝克由于参与了密谋而被牵扯进来,连续经过两次努力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随后,一场大规模的逮捕行动开始了。嫌疑者受到了残酷的审问,有时被迫将那些与密谋无关的人也牵扯进来。埃尔温?隆美尔就是其中之一,希特勒给了他两个选择:要么选择自杀,死后给他举行国葬,让他流芳百世;要么选择处死,使他的家族永远蒙羞。隆美尔选择了服毒自杀。后来,隆美尔的支持者纷纷议论,认为他是惟一能够将德国从无法挽回的败局中拯救出来的人,但一切已经无济于事。这次事件使德国失去了一位天才指挥官,更为重要的影响是,它使阿道夫?希特勒的信心大增。

暗杀事件发生后仅一个小时,希特勒就邀请墨索里尼共进午餐。他兴奋地谈论着自己大难不死的经历,认为这一切都清楚地预示了他和德国的真正命运,无论当前形势多么不利,胜利最终将属于德国。在场的人说,希特勒欣喜若狂,早把死里逃生的经历抛之脑后,确信自己必将取得胜利。这种重新树立起来的自信也产生了其他后果。除了极少数人之外,希特勒从此不再相信其他军事指挥官,他很少接受来自部队的建议。在战场形势判断上,不再愿意听取与其想法相左的意见。这对后来战争的进程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在当时,战局对于德军已经十分不利,盟军经过几星期的苦战后已经开始了突破行动。

“眼镜蛇行动”

蒙哥马利元帅希望从英军战区发起的“古德伍德行动”能够实现梦寐以求的突破,但结果让他非常失望:此次行动不但没有实现既定的作战目标,还带来了更多的麻烦,英军在诺曼底的坦克有三分之一在战斗中受损,被迫退出战斗。从长远意义上看,英军虽然只向前推进了9公里,但战果远远大于这些数字所蕴涵的意义:在给过度紧张的德军造成消耗的同时,也使德军确信盟军将从英军的战区发起主攻。

在准确掌握了德军的防御能力之后,美国第1集团军司令奥马尔?布拉德利上将开始准备“眼镜蛇行动”方案。在“眼镜蛇行动”中,盟军首先将对美国第7军对面的德军发起地毯式轰炸;随后,第7军将在科林斯上将的指挥下向德军主防线挺进并伺机突破,突入布列塔尼,占领沿岸港口,完成“眼镜蛇行动”第一阶段的作战目标。鉴于该突破计划需要投入更多兵力,巴顿将军指挥的第3军将奉命前来助战。

根据“眼镜蛇行动”计划,美军将于7月24日下午1时向德军发动空袭。但是,由于战场上空云层太厚,盟军的空袭行动临时被迫取消。这样做并没有能够避免因战场识别混乱所导致的误伤,许多轰炸机没有收到撤退信息,空投了300余枚炸弹,其中一架飞机意外地将炸弹投到了盟军第30师的阵地,造成25人死亡,100多人受伤。布拉德利将军大发雷霆,他如此气愤的原因,并非因为上述人员伤亡,而是担心这种情况会引起德军对进攻的警觉。值得庆幸的是,虽然事情发生了,但德军没有改变他们的作战计划。当德国第7集团军司令保罗?豪瑟上将向冯?克鲁格汇报当天的情况时,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担忧。当时,德军装甲教导师师长弗里茨?拜尔莱恩甚至误认为,他的部队已经击退了美军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