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乡里寻慰藉(2)

上面这曲的作者刘庭信虽然貌丑,风流才子的名声却响彻大江南北。他一生与众多艺妓和妓女都结成朋友,仍不免对她们的无情生怨。这曲《寨儿令·戒嫖荡》就是他最好的心声。终日泡在秦楼楚馆,不去想过去未来,只顾着身心舒坦。可是在群美之中,他刘庭信甘愿化作蝴蝶留恋于花丛,因为美女们嘴里含了蜜糖幽香,那妖娆姿态和温言软语,就算是铜皮铁骨,也能把你磨破,落得一身是伤。

看来,在文人眼中,风月场中的女子如同曼陀罗,看着美好,沾了却如同惹到毒素。真情真意与你相爱的,你不能与她相守;假情假意的无非是想从你这里赚钱。看透套路的人便像刘庭信一样笑骂,看不透的就会送妓女一句"害人精"。

杂剧作家杨显之在《郑孔目风雪酷寒亭》中大写特写妓女害人不浅。主人公郑嵩与妓女萧娥暗中相好,为她特意去求当地的府尹,让萧娥除了妓籍。萧娥从良后,想如何从郑嵩那里得到大笔的财产,便打算嫁给他为妻。可是郑嵩有个相爱妻子萧县君,正是萧娥最大的绊脚石。一次,郑嵩出门后常年不归,萧县君想让丈夫快点回来,便谎称自己已死,激郑嵩回来。哪知道萧娥突然跑去郑家哭丧,还说自己和郑嵩有奸情。萧县君一气之下竟然怒极攻心而死,萧娥顺理成章做了郑嵩的夫人。此后郑嵩每次出门,萧娥便偷偷虐待他和萧县君生的儿女,还与专门吃软饭的流氓高成私通。郑嵩发现种种事实之后,一怒之下杀了萧娥,虽然出了口恶气,可是已经家破人亡,自己还犯下了杀人罪。

男人看女人,特别是妓女,大多不是用欣赏的目光。有时他们认为,被妓女负心比被妻子负心还要可恨。一句"人尽可夫"便是情殇者对妓女最恶毒的批判。

在妓女身上得不到慰藉,元人试图从家人那里寻找温馨,可是被生活境遇所迫,不是妻离子散,便是远游他乡。白朴逃亡南方而痛失爱妻;徐再思从相思入骨最后到忘尘弃爱;乔吉官场、情场两失意,惨淡经营一生。两情久长,在绝大多数元人眼中是个笑话。终于,在对现实彻底幻灭之后,文人们唯有寄托一杆毛笔。

然则,生死无常,情爱无常,元文人苦苦寻觅,苦苦追求,寻找自己的知心人,可是自然无尽,人生有限,他们所剩的只是茫然间浪费了青春。在元王朝的摧残下,变成了流星,将自己燃烧殆尽。

红尘问道,心魔难除

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末尾曾写过一段丘处机与成吉思汗相识相知的轶闻。正史中关于元世祖与丘处机相交的内容虽然提及不多,但在医药史上有关两人的交集却非常多。

长春子丘处机本是宋末的道士和养生家,乃全真教"北七真"之一。在金老先生笔下他不但武功厉害,为人也甚为刚直,但事实上他最擅长的不是打架而是修道养生。元太祖成吉思汗人到中年,思及江山未定,很怕衰老死去,也觊觎道教能锤炼不老仙丹,听说中原道士丘处机法术超人,便在西域雪山召见了他。

"世上是否真有长生不老之药?"元太祖殷切地问出心中隐藏很久的问题。丘处机微笑摇头:"有养生的法门,但却无长生仙丹。勤政爱民才是敬天之本,清心寡欲才是长生之药。"

丘处机的回答非常玄奥,也很明显地说出真正的道学是养生修心,而并非修炼成仙或长生不死。成吉思汗对他的话非常信服,特别为丘处机在大都建了白云观,至此道家在元朝的地位便非同寻常。

长春子的"道"是坦然而诚恳的,也是真正的修养之本。但是,由于统治者扶持道教的目的渐渐变得不单纯(元朝开国之初的宗教政策格外宽容,忽必烈甚为推崇张天师道人一脉,武当山道教更是元王朝皇帝们捧在掌心的圣地),他们为了麻痹百姓而令道教大肆繁衍,使整个元王朝兴起了非纯粹的道学之风。这时候,许多人爱"道"就爱得存在误解了。例如一些元人痴迷于"炼金术",这种"炼金"法虽没有丝毫科学依据,却叫无数人倾家荡产,为其魂牵梦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