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毫无危害还是风险尚存?(13)

被植入外来基因的物种,表现出人类希望它表现的品质,这就达到了“预期效应”,但也有可能表现出意外的品质,或者丧失了原有的品质,这就被科学家们成为“不可预测效应”,“不可预测效应”有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例如,一种芥末,因为转入了耐除草剂基因,其受精能力意外提高了20多倍。但也有让人不那么高兴的“不可预测效应”:某种转基因油菜,胡萝卜素含量提高了,维生素E却降低了;某种转基因水稻,谷蛋白降低了,醇溶谷蛋白却增加了,可能导致食用过敏;增加胡萝卜素的金水稻,叶黄素也意外地随之累积了……

当形形色色的转基因生物在食物链中出现,我们可以预测它们在我们的消化道中会发生什么相互作用,导致什么后果吗?生物公司们愿意耗时耗力斥巨资做这件事情吗?各国监管部门愿意做这样的分析吗?有足够的财力去做吗?现有的分析手段能做到吗?

也许,临床试验是一个解决“不可预测效应”的简单方案?

转基因食品为何不做人体试验?

从药品说起。

我们都知道,所有的新药都是经过临床试验之后才上市的,那么为什么要进行临床试验,不经过临床试验的药品不能上市呢?

先让我们来看新药研究过程中的两个“小故事”: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新药上市要比今天容易得多,在那个时候新药一般只要能通过实验室里对动物的安全评价,就能够广泛用于临床。

1938年,美国的一家公司考虑到有多年临床经验且疗效很好的磺胺药片不易让儿童服用,就在磺胺中加入了一种溶剂(现在我们常用于汽车防冻液中的一种工业原料),将磺胺药的剂型从片剂改为口服滴剂,但是在改变剂型后没有做过人体试验就直接用在临床上了,结果发生了100多个孩子中毒死亡的严重事件。在这一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认识到了药品上市前需确定其安全性的必要。193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食品、药品及化妆品的有关法案,由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强制实施这一法案,履行保护公众健康的职责。这一法案规定,新药上市前必须进行安全性临床试验,并通过“新药审批”程序提交安全性临床试验的结果证据。

大约又过了20年左右,也就是20世纪60年代,震惊世界的“反应停”事件发生了。不少做父母的读者可能知道这个故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