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何不通透(2)

惟永初之有七兮,余随子乎东征。时孟春之吉日兮,撰良辰而将行。乃举趾而升舆兮,夕予宿乎偃师。遂去故而就新兮,志怆悢而怀悲!

明发曙而不寐兮,心迟迟而有违。酌鞰酒以弛念兮,喟抑情而自非。谅不登樔而椓蠡兮,得不陈力而相追。且从众而就列兮,听天命之所归。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径欲从谁?乃遂往而徂逝兮,聊游目而遨魂!

《东征赋》班昭

当一个人很出色的时候,她就和别人不再一样了,至此也就会陷入孤独之中,班昭的孤独便是她身为女子,却比许多的男子还要强百倍。这令她虽然占据在巅峰之上,却又必须要忍受着凛冽的寒风而面带微笑。班昭深思熟虑,才思敏捷,人们为她所折服,但最终,她也只是一个女人。在班昭的内心,定然还有一捧清泉,脆弱清澈。

当那捧清泉被捧出时,班昭才发现,原来自己竟然如此脆弱,究竟是该听从天命的安排,还是走自己的路,一向冷静的班昭也会在夜深的时候,心生困惑。她随同儿子一起起程,来到新的居所,但却充满悲伤的情怀,天亮还是无法入睡,明明知道内心的矛盾,却还是无力与命运抗争,无法出生于上古时代,不能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无法寻求捷径,那只能顺其自然,从京城消失,让高傲的灵魂四处游荡。

所以,这一篇《东征赋》虽然文辞斐然,但却已然透露出班昭当时疲惫的心理,不再年轻的她,就如同不再坚持的信念一样,令人担忧。

如果说一个女人的坚强来源于她对外界的幻想,那么班昭那时的幻想已经被层层地拨开,令人觉得忧伤。于是,一首《东征赋》也是做得几分忧伤,几分惆然。透过书简,似乎还能读到淡淡的无奈。

这篇赋四句一转,曲尽其意,文辞典雅,颇具情韵。这是班昭和儿子路过陈留时写的汉赋,效仿她的父亲班彪《北征赋》而做,因为她说过:"先君行止,则有作兮,虽其不敏,敢不法兮。"

赋词中记录了她从洛阳到陈留的经历,对先哲进行歌颂,又借景抒情。人世间只有美德才能长存,班昭自认为自己的德行昭明,祈求上天垂怜,就算才思不够敏捷,无法达到她父亲的高度,但她仍极力效仿。虽然人间的富贵不能强求,但命运总是公平的,就让自己洁身自好,坚持真理等待命运的转机吧,或许清心寡欲,日后才会从容不迫。

班昭一生无风无浪,但她凭着女性天生的敏锐将生活细节中的点滴都铭记心中。虽然《东征赋》没有班彪所写的《北征赋》那样气势磅礴,但缠绵细腻的情感中,仿佛可以看到班昭内心的苦闷和矛盾,在曲曲折折的字里行间,淡然地流露出来,强自开解而又无可奈何,徘徊往复,而又有古淡的文风。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以看出,班昭内心深处也是非常纤弱的,只是因为她的淡定从容,遮掩了这份女性的特质,所以班昭才会看起来无懈可击。从气质到容貌再到性格,班昭生前生后都让人觉得她是一个淡雅从容的女子,但谁又能在那淡雅朦胧之后,看清楚真正的班昭又是何种模样?

忍把浮名换寂寞

对于一个人的整体发展来看,最重要的应该是他的青少年时期,而在曹植的青少年时期,当他还懵懂未知时,却因为生于曹家而过早品尝到了命运的苦涩和不公。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自小聪颖,比起曹丕来还要出色,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喜爱。命运的天平似乎向他这边一点一点偏移,曹操甚至考虑过要立曹植为世子,这是曹操对曹植的一种肯定,曹植以他极高的天分在曹操心目中为自己树立了一个能成大事者的形象。

然而,政治舞台永远是中国人表现才智能力的最佳场所,他们在这方台面上施展谋略,施展手腕,为的就是能够成为最后的赢家。论手段和魄力,曹植在曹家的儿子里不过算是中等水平,那个比他年长,比他柔弱的兄长曹丕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无论是人情世故还是政治礼仪,都胜过他一筹。

在这场比试中,他无论如何也做不到步步为营,反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沦陷了,令曹丕脱颖而出,最后被曹操定为世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