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般相思难收鞘(5)

点就是,后宫女子的根本之用就是为了给帝王带来片刻的欢娱之乐,虽然汉成帝对班婕妤专宠多年,但班婕妤庄重自持,太过拘泥于礼教礼法,时间一久,成帝的热情自然在悄无声息中流淌干净。

在一次微服出游时,成帝遇到了一名歌女,娇艳动人,歌舞曼妙,于是怦然心动,将此女子带回宫中,从此缠绵厮守,班婕妤便被冷落一旁,这名女子便是赵飞燕。飞燕飞入汉宫,便是班婕妤寂寞的开始,一切来得如此突然,但又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但是班婕妤又如何能与成帝等同呢,成帝是全天下的成帝,而她却只是后宫里一个可有可无的女子,他们没有共同的价值观,自然也不会有共同的目标与未来。随着年华老去,豆蔻不再,她只能成为寂寞宫墙内的一粒尘埃,卑微地消隐掉。这就是那个后宫里所谓的潜规则,是人人都懂得的道理,班婕妤聪明伶俐,自然也是明白的。她的生活变得寂寞无奈,所以在一个寂寞的时刻,她填下了一首《怨歌行》,以团扇自比,道出了这人世间翻云覆雨的变幻。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怨歌行》班婕妤

钟嵘《诗品》评此诗说:"《团扇》短章,辞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沈德潜《古诗源》评语中,也说它"用意委婉,音韵和平"。班婕妤声声自问,本是干净如雪的团扇,代表了浓情蜜意的团扇,一直捧在君王的怀中,微摇清风,驱除暑气,怎的就突然被扔弃在一旁,将一切恩情通通决绝了呢?

这首《怨歌行》做得再好,也难以掩去班婕妤内心悸悸的疼痛,山盟虽在,情意不再。成帝在与赵飞燕耳鬓厮磨、难舍难分之时,他何曾记起过宫墙的另一端还有一位女子,在为他思念,为他伤怀。

班婕妤在看到赵飞燕夺走了昔日她所拥有的一切时,她的内心是愤恨还是耻辱?这已经无从得知了,但她一定知道,要想日后过上清净无扰的日子,恐怕不那么容易了。赵飞燕骄纵放肆,贵倾后宫,任谁都无法与她抢夺皇宠。班婕妤自然明白作为前宠,赵飞燕对她一定是会有所动作的。为了远离是非,班婕妤自愿提出要去长信宫侍奉太后。可要知道,后宫便是是非之地,她身处其中,总是难逃脱是非纠缠的。

久居长信宫后,她韶华之时就远离了淡柳丽花,每日只与自己为伴,或许她偶尔也会想起从前君王爱恋之意正浓之时,那时,班婕妤的任何作为都是美好的。曾经有一次,成帝要班婕妤与他同乘一辆车子,这在当时的人看来是莫大的殊荣,因为汉朝的制度十分严格,皇帝所乘坐的车子为"辇",妃子是断然不可与帝王同乘坐一辆车子的,但班婕妤却获得了这样的荣誉,而她却婉言拒绝了。

或许在那时的班婕妤看来,自己永远都是成帝臂下依偎生长的娇艳花朵,任凭外面风吹雨打,她只是自顾自地发出最鲜嫩的绿芽,惹来外人无数艳羡的眼神。可在班婕妤韶华正好之时,谁也不会料到,她的结局竟然是如此收场。那一直被奉为不灭的神话,在须臾之间,已然悄悄被遗失在了月光如水的深夜之中。

最难测的是帝王之心。于是寂寞之时,她便写下了这样一首赋词,为她自己,也为成帝,还为她那份缠绵了数年,无疾而终的情感。

历代的女子中,班婕妤的才华可谓是凤毛麟角,单看她所做的这首《自悼赋》便可以看出她的才情之高。虽然她居住在最好的皇宫之中,过着最好的生活,但是这些都是无法弥补她日复一日的空虚的。在恩宠不再的时候,才知道一切皆是如水流去。班婕妤在无声无息的哀吟中便将在宫墙之内的苦闷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不可谓不厉害。

岂妾人之殃咎兮,将天命之不可求。白日忽已移光兮,遂腌莫而昧幽。犹被覆载之厚德兮,不废捐于罪邮。奉共养于东宫兮,托长信之末流。共洒扫于帷幄兮,永终死以为期。愿归骨于山足兮,依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