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也体现着武士的道德素养。对武士来说,直露的言语和思想都是纤薄的表现,只有奋勇作战、英勇献身才是武士的真义。正因如此,在家中,除了最简单的问候和交谈,武士一般不多言语,在街上行走,也是肃穆威严,目不斜视。在武士心中,真正的语言是杀敌。
刀是武士的主要武器,也是其身份的象征,而在武士道的规范里,刀还有着另外的含义,它代表着力量和勇武。出生于武士家的子弟,自幼习武练刀,这时期所用的刀是木制的,至5岁时,才可以穿上武士特有的服装,使用真正的武士刀。在这一年,还要举行“武士入门”仪式,完成这一仪式,他们才能具备武士的身份。
武士轻易不用刀,这也是武士道所信奉的准则。因为刀是武士的灵魂,为保持它的圣洁和神圣,要经常加以擦拭,时刻保持刀身的光洁。任意地挥刀,在武士眼里是胆怯的表现,真正的武士不逞匹夫之勇,不能因为卑怯者而玷污了自己的刀。只有为了主家而战斗,武士刀出鞘才有意义,因为这代表着武士的威猛、勇敢和勇气。这种勇气就是武士道最为崇尚的精神,为了主家,为了武士的荣誉--果断地死、毫不留恋地死、毫不犹豫地死。唯有如此,才能得到对手的尊重,也才是一个武士真正的归宿。
武士之道发展到江户时代初期,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礼仪规范和道德准则,这一时期,“武士道”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开始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1716年,由江户时代佐贺藩的藩士山本常朝口述,田代陈基书写整理的《叶隐闻书》完成,此书共11卷,将有关武士的基本准则以及其修习武士道的心得记述在内,将武士道精神更为具体化,被后人称为武士道的修养书。
所谓“叶隐”,是指武士要像树木的叶荫一样,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为主家“舍身奉公”。“舍身奉公”标榜的是武士精神上的自我超越,它所强调的是战胜自己,而后战胜别人。战胜自己就要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使自己成为一个不为外界所动的强者。
据《叶隐闻书》记载,佐贺藩的先祖锅岛直茂对其子锅岛胜茂说:“要使斩首习以为常,得先对处刑者斩首。”锅岛直茂安排了10个罪犯让其子尝试斩首,锅岛胜茂一口气斩首了9人,当锅岛胜茂准备挥刀斩第10个人的首级时,锅岛直茂看到那人年轻力壮,这才让儿子免其斩首。
这样的情境不免让人想起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者“百人斩”的恶行。事实上,武士道在培养武士成为内外兼修之人的同时,也让他们日渐变得冷酷、嗜血、盲从,逐渐成了杀人的机器,而不是一个具有思想的个体。这便是武士道残忍的一面。“明治维新”以后,武士残忍的一面发展成为军国主义思想,使这个国家走上了一条充满杀戮的变态发展之路。“二战”期间,武士道同神道一起,充当了日本侵略战争的精神武器。所谓“誓死效忠天皇”、“为天皇而战”、“切腹以谢天皇”等等都是武士道的典型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