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父与子(1)

渴望与距离的延伸

我们奋力划桨,船逆流而行,波浪不停地把我们推回到原来的地方。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

《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Catsby)

男儿有泪不轻弹,即使他正在说的是一段失败的婚姻、一个麻烦的孩子、职场上的失意、搞砸了的生意或是生理上的折磨,最多最多,也只是红了眼圈儿。来接受治疗的成年男子多半会说着与父亲有关的故事,可能是父亲在他生命中缺席所造成的遗憾,可能是与父亲冲突所造成的伤痛,也可能是关于父亲的无情与无感。男人们在说话的时候,绝不轻易将“爱”字说出口,但事实上他们说的都是这件事。父子之间,是一个爱从未消逝的故事,只是这个故事总是以吼叫、愤怒与羞辱的方式上演。

感情的鸿沟让大部分的父子之间都有无法跨越的隔阂。对于男孩来说,这是更加特别的伤痛,因为父亲是他们最重要的角色模范。对许多人来说,父子之间的代沟代表着终生的伤感、苦痛、愤怒与遗憾,情感的距离使许多好男人无法成为好父亲,但即便如此,作儿子的对父亲的孺慕之情却未曾稍减。不论实际上有多困难,每一个作儿子的在心中都有个最深的渴望,希望能爱他的父亲,也为父亲所爱、所了解。

美国著名诗人卡尔?桑德堡(Carl Sandburg)在他的自传《少年游》(Always the Young Stranger)中细诉与父亲的关系,两人之间的情感距离是如何的萦绕在他的心头。

我记得,在一个圣诞节的早晨,父亲带着我走在大街上。我抬头看看清朗的天空,想起之前读过一本关于星星的书。我用小手儿指着天空,仰起脸对父亲说:“爸爸,有些星星距离我们有几百万里远耶!”而我的父亲甚至没有低下头看看我,只是用鼻子闷哼了一声,仿佛我说的是什么再可笑不过的事,然后他说:“我们现在一点儿也不需要关心那些石头。”之后,我们走了好几条街,两个人默默无语。我仍然握着父亲的手,但我觉得我们之间也有了几百万里的距离。

虽然诗人现在与父亲之间的距离以光年计,但他仍然表达出对父爱的需要,是一种“丰富而温柔的渴求”。

不管是什么年纪,我们都看到作儿子的渴望得到父亲的爱与了解。许多来接受治疗的男人说着他们必须找到更好的工作,来供应孩子的物质需求,让自己的孩子能拥有更好的生活,尤其要比父亲给他的更好。他们也会抱怨自己的儿子,说男孩们从不听话、不体贴,总是让人气恼、失望。相反的,小男孩们对父亲也表达出相同的不满,认为父亲是不懂倾听、不了解他们,从不给他们最需要的尊重。母亲们会告诉我们,她们总是要想尽办法把丈夫跟儿子拉在一起,扮演护士或避难所的角色,使双方的脾气冷静下来,抚慰双方的伤痛。许多母亲也会对她们的丈夫发脾气,因为她们觉得男人总是对儿子不闻不问。

在影响下长大的孩子

马克?吐温(Mark Twain)曾经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个男孩约在十二岁时会开始寻找一个男人,作为一生中崇敬与模仿的偶像。在选择偶像时,男孩子有时是不知不觉,有时候甚至会特意地避免,但大部分男孩最后都会发现自己的偶像是父亲。不管作儿子的曾如何努力让自己的生活方式脱离父亲的模式,最后他都总会跟“老头儿”面对面交锋。

美国一位著名的吉他手巴迪?盖伊(Buddy Guy)在一次电台专访中曾经提到他所遗弃的亲生子。他不曾抚养过小男孩,一直到儿子进入青春期,他才把孩子接回身边,希望两人之间的关系能够亲密一些。小男孩也希望变成一位优秀的吉他手,但巴迪在他生命中的缺席为他带来强烈的痛苦,所以他不想跟巴迪有任何的瓜葛。他努力开创出自己的风格,变成一位当代的摇滚歌手,名声比起他的父亲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个小男孩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普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