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苏联谍报机构招募间谍的主要方法(6)

应招致死刑。”〔法〕皮·弗·德维尔马雷斯特:《苏联间谍在法国》,群众出版社,1983年版,第225页。

三、利用招募对象的报复心理实施招募

心理学家认为,许多人犯罪是因为存在着某种“缺陷”而怀恨社会,总想伺机报复。持有这种“缺陷”感的接触机密的人员,很容易被情报机构利用,成为情报机构的招募对象。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在回忆录中评价过美国中央情报局雇员爱德华·霍华德的心理。霍华德本身受过全面教育,博学多识,智商发达,但心理状态不稳定,容易受到挫伤。中央情报局解雇他,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从而使他产生了报复心理,促使他与克格勃联系。〔俄〕弗·亚·克留奇科夫:《个人档案(1941-1994)》,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第142-144页。

哈里·戈尔德的父母都是俄国犹太人。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暗杀,犹太人被当成替罪羊,俄国出现了排犹狂潮。1914年,戈尔德举家搬到了美国,成为美国公民。新世纪的美国是移民心中的乐土,但离天堂尚远。在纽约这个大都市,物资匮乏,盗贼横行,无赖出没。戈尔德后来回忆道:“大约在12岁的时候,我经常去布罗德和波特街的公共图书馆,有一次在从图书馆回家的路上 被15个高贵的男孩抓住痛打一顿 ”而他之所以遭此打击,就因为他是一个犹太人。他的爸爸在打工时也成了反犹主义者的出气筒。这在戈尔德幼小的心头投下了浓厚的阴影,“类似的事情还可以举出许多,经历了这些年的世态炎凉,我心中积聚了一股强烈的愤懑情绪,由此产生了与此竭力斗争的欲望。不仅是同个别反犹太主义者斗争,而是要干比这更大的事。”〔美〕理查德·罗兹:《瓶中之蝎(上卷)》,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93-94页。在潜意识里,他已经准备同各种伪装起来的反犹太主义者作斗争,包括纳粹主义。“也许有人会问,我为什么不在美国同反犹太主义者斗争?坦率地讲,我认为那样做一点希望也没有”〔美〕理查德·罗兹:《瓶中之蝎(上卷)》,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96-97页。。

1971年3月6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在一次诱捕行动中发现了一个名为吉尔伯特·娄佩斯·里瓦斯的格鲁乌间谍。此人是墨西哥人,持加拿大护照入境,在美国从事间谍活动多年,而驱使他从事间谍活动的动机就是美国对墨西哥人的不公正待遇。娄佩斯对在美国的墨西哥人 奇卡诺人 有很深的研究。这些美裔墨西哥人虽然获得了美国国籍,却干着最下等的工作,他们的工作条件极差,劳动报酬极低。娄佩斯对奇卡诺人的困境深表同情,他曾出版过专著《奇卡诺人:被剥削的少数民族》、《美国墨西哥人:在美国的墨西哥少数民族的生活与斗争》,抨击美国对墨西哥裔少数民族的剥夺,呼吁改善少数民族的待遇。报复美国,成为娄佩斯充当苏联间谍的动机。娄佩斯曾直言他这么做并不是因为“我爱俄国人,而是因为我恨美国”,“美国自古以来亏待墨西哥,亏待在美国的奇卡诺人”。在他看来,美国的敌人就是他的朋友。〔美〕戴维·怀斯:《特工卡西迪 围绕着神经毒气的秘密间谍战》,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版,第184-185页。

乔治·布莱克也是具有这种报复心理缺陷的人。他认为自己在社会上不受欢迎,他的同事也不喜欢他,因此,他要对他们进行报复。他的一位同事曾言,布莱克感到特别不满的是他被派往朝鲜工作,而他希望留在伦敦工作,“他怀着不满情绪抵达朝鲜 他总感到自己是被人抛弃的,半路上被塞上了开往朝鲜半岛的火车”〔英〕查普曼·平彻:《叛国者》,军事谊文出版社,1991年版,第166-167页。。在联邦德国军队中担任档案管理员的詹姆斯?伍德下士因为未能争取到一个盼望已久的职位,内心十分不满。他于1963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