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粉丝密码(2)

一个住在美国的北大女生写了一本书《献给陈楚生的120首情歌》,书中第一句话就说:"听到楚生很偶然,我是不看电视、报纸和新闻的。何况在美国,没有什么中国朋友,我每天干自己的事,很循规蹈矩的,突然间我就发现了黑暗中的光芒,更没想到我会爱上一个中国男孩。"

以李宇春的迷玉米为例也可以发现,迷之所以成为迷的过程是偶然的规律。许多玉米说自己是"一不小心就成为玉米"。以下受访者以网络化名称呼:

只要小葱幸福:"认识这个小祸害呀,很偶然。放假我朋友来我家上网……,说实话当时我没觉得怎么样,感觉还不错,很阳光的,很帅气"。

姽姽:"第一次看到她是网页上的照片,觉得丑,而且很像男的。电视上第一次看却觉得可爱"。

开到荼蘼:"看《超级女声》比赛时知道的,头一眼并不喜欢,因为她的声音是女中音,不是那种符合中国人传统音乐审美的……不过当时觉得李宇春的感觉很好,直觉上觉得很舒服"。

葱彦葱宇:"2005年通过《超级女声》。第一眼看到她觉得她干净和帅气。身上散发着和一般女生不一样的气质"。

(二)粉丝有特殊的媒介内容消费方式

一般消费者对于观看的节目没有特定的喜好,通常观看对他们来说当时比较方便的节目,普通受众是沙发上的土豆,有空时就收看正在播出的广播或电视节目。但是粉丝的接收文本模式是带有"目的性"的,他们的收看行为也是虔诚的,不会在观看过程中聊天或分心。粉丝忠实而且重复地接收、消费文本内容。"过度"是成为粉丝的重点,例如曾有一位粉丝重复观看电影《音乐之声》940次。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研究小组在观察数个美国家庭,还有学生在学校寝室观看《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节目的行为发现,对节目高度投入者可以提升身边的人们观看节目的情绪。投入者会提醒家人或朋友观看节目,简报上集内容,对内容发表意见,投入者是观看人群中的意见领袖,引发周遭人们兴趣,主导聊天话题,可以加强对节目的向心力。

同样的行为可以在虚拟空间中发现,网络社区的意见领袖,也就是铁杆粉丝、骨灰级粉丝,有拉近成员之间距离的作用,帮助新成员学习社区文化,加强社区成员间互动,进而巩固粉丝对偶像的热情。更重要的是,社区成员的互信机制,有助粉丝抒发追星心情,疏导粉丝对偶像强烈的情感,有助粉丝理性追星。

粉丝的具体表现是模仿偶像的行为、性格、生活方式,有些主动的粉丝会打扮成喜爱的电视节目或动漫中的角色,形成"角色扮演"(cosplay)风潮,从日本流行到港台,近年在国内青少年间也开始流行。

角色扮演最初只是动漫商家和电玩公司的一种宣传策略,渐渐地这种活动被动漫迷们所接受,成为一种展现自我独立性的展示活动。台湾和香港的动漫或网络游戏展览,通常会吸引一群粉丝在精心将自己打扮为喜爱的动漫主角。他们自发地参加,自费制作戏服和道具,是典型的粉丝行动力展现。角色扮演内容在本书第五章中继续延伸。

(三)粉丝建构特殊社区文化

粉丝通常以复数形式出现,组成社会上各种不同亚文化群体,是社会多元化的展现。粉丝喜欢与同好交流与分享追星心情,因为粉丝追星的心情通常也只有同好才能体会,一般人有时无法理解粉丝喋喋不休地老是说自己的偶像有多好。

粉丝社区的形成首先由较具有权威性的、追星时间较长的铁杆粉丝主导,他们是意见领袖,对偶像了如指掌,藉由这些核心粉丝对偶像内容的解释,形成具有说服力的偶像指南,在这个粉丝社区中形成一种经典与规范,这个粉丝社区就成立了。

不同的粉丝社区形成不同粉丝文化,例如李宇春粉丝的玉米文化与张靓颖粉丝的凉粉文化非常不同。粉丝在偶像身上看见自己,不同类型的偶像吸引不同粉丝。粉丝社区有助粉丝文化的建立,新进粉丝对偶像文本的接收和理解受到核心粉丝的影响,加强成员对偶像的向心力,巩固社区文化。粉丝社区的成员通常是在网络上找到盟友,然后分地区组织支持偶像的活动,或在网络上组成声势浩大的团体,保护自己偶像的权益不受侵害。粉丝们说:"粉丝要彪悍,艺人才能常青。"

每个粉丝团体都会有一个核心粉丝来进行全国各地的粉丝团的联络和活动接洽的工作。这些社区成员互动高,透过各种通讯媒介MSN、QQ,或是手机,形成一个个经由科技联结的社区。社区传播是粉丝联络与交流的管道。

以李宇春为例,她的中性角色、女低音歌声、另类的打扮,挑战传统中国女性形象。网络上对李宇春和玉米的批评不断,称为"宇黑"。面对来自社会的压力,网络帮助玉米抒发情感,达到作为"优质的玉米"目标,也帮助玉米理性面对他人的批判,更有助粉丝理性追星。例如只要小葱幸福说:"有些玉米遇到一些事会很冲动,一些比较明白事理的玉米会一些帖子帮助大家,让大家放轻松,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我觉得这一年多来,不管是在超女汇集的活动上,还是和其他明星一起参加的活动中,充分说明了玉米长大了,成熟了,这多多少少有基地和贴吧的作用。"

玉米藉由网络社区传播玉米文化,宣传李宇春的人格特质,并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发扬优质玉米的精神。因为社会的不认同,玉米社区成为玉米自在的分享交流空间,更提高了成员的向心力。玉米社区跨越了虚拟和真实,成为玉米的网上家园,这个家园没有现实压力与束缚,更让人留连忘返。

(四)粉丝是主动内容创作者

粉丝不但积极消费偶像文本内容,对内容耳熟能详,有的电视剧迷还能预测结局,或者希望文本依他们的意愿发展。有些粉丝会发动群众,鼓励或给予编剧压力,以便故事剧情朝他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有些电视节目中的角色特别受到欢迎,他的粉丝不愿意见到该角色离开,使得编剧不得不改变剧情,让该角色继续留在节目中。

粉丝的主动性表现在将偶像占有的行动上,借此赋予偶像意义,从中满足幻想。在弗洛伊德的眼中,"欲望"是一种永远无法在日常世界中被实践的海市蜃楼,所以只能透过"幻想"来满足欲望。粉丝与偶像之间,有时形成一种患得患失的关系。粉丝并利用"补偿"的心态与作用,在脑海中不断重复幻想偶像,藉由印象在脑海中的铺陈与重组,来进一步掌握粉丝所欲求的对象。

过去在传统大众媒介时代下,粉丝会以录像带录制节目,除反复观看外还会动手改编,自制影像作品,与同好分享。网络时代日益廉价的科技,让粉丝更容易主动创作,网上论坛可以见到大量粉丝以偶像的形象写作或改编自创影像作品。这些自己动手改编的粉丝称为"粉飞客",来自英文(Fan Fiction)的简写。粉丝研究权威詹金斯说,以"挪用文本"的方式自制的音乐录像是一种独特的迷文化形式,他将粉丝称为"文本的盗猎者"。这些粉丝创造的文字和图像作品,建构了迷文化,丰富了媒介内容。(我们在第五章中将继续探讨粉飞客的无穷创意。)

(五)粉丝将爱好延伸到日常生活

受众研究学者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认为,迷以越多越好的原则,尽量搜集偶像的物品,"搜集"可视为迷的文化结构之一。粉丝生活中一定处处充满偶像,粉丝将幻想投射在偶像身上,也希望藉这些搜集与参与的行为,确认偶像的确是他们心目中完美的偶像。传播学者发现有些粉丝行为接近宗教性,对有些粉丝来说追星具有心灵净化的作用。

有些猫王的粉丝将自己的家打造成猫王故居,而全球猫王迷将他的故居列为赴美必去的朝圣之地,因此,猫王故居成为美国除了白宫外第二多人参观的住宅。这些行为,包括粉丝参加活动,例如签售会、演唱会等,亲眼一赌偶像风采的行为,学者认为这些追星行为是粉丝希望确认他们偶像的真实性。

偶像到处代言各种产品,在网络上电视上偶像的形象处处可见,粉丝亲眼见偶像一面的基本需要不变,这使得传统的偶像与粉丝见面方式不会被淘汰,签售会、演唱会仍然是娱乐界促销偶像的最佳方式。

《玉米基地》网站上有一帖关于如何推广李宇春的新歌指导原则,建议玉米推荐身边的朋友将手机铃声换为李宇春的新歌,送新专辑给商店、餐厅(如肯德基、麦当劳)等公共场所播放。玉米不但将自己的生活建构为充满偶像的特殊艺术世界,还希望将这个世界无限延伸,扩大到现实世界的各个角落。

(六)粉丝建立一个另类社会群体

所谓的"另类的",并非指这个团体不规范或者不融于社会中,粉丝社区是社会的一部分,粉丝崇拜偶像,各有所爱,是社会多元文化的表现。粉丝社区如同现实社会一样,也存在社会中的阶层差异,只是这个差异与一般社会的政治经济地位不相符合。粉丝以对偶像文本的理解多寡作为粉丝社区地位高低的标准。对偶像越理解或和偶像越接近者,在粉丝社区中地位较高,是社区中的意见领袖,对其他粉丝容易产生影响力与领导作用。

以李宇春的粉丝,社区玉米为例,可以发现粉丝社区特有的集体力量和高参与度。"玉米地"就是玉米的家园,他们使用自己人才知道的词汇,彼此共享外人无所理解的紧密情绪连接。虽然李宇春争议性高,但玉米自发做优质玉米的苦心,展现了粉丝的超级行动力。粉丝是生产消费者的最佳代言人,在今日创意社会中,特别值得关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