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绽放的奇葩
思想,
像河边垂柳上的薄雾,
像茫茫大海中的灯塔,
像佳肴中飘出的那股清香,
像扎根于物质土壤中的
那朵奇葩。
精神家园
一群极度饥饿的人,突然找到了一个可以埋锅造饭的庄园。一个人掌勺,一群人眼巴巴地在旁边等着,不时地探头看看,一锅饭成了所有人目光的焦点、理想与终极目标。后来,丰盛的饭菜把这帮饿汉撑得半死。肚子填饱了,这帮饿汉非常迷茫,为大家还没有想过吃饱肚子之后再去干什么。
饥饿的时候,人的第一理想就是填饱肚子。明朝遗臣宁可饿死也不吃清朝救济粮,这类人毕竟是少数,他们拥有一种精神气节,并不是普通大众都能达到的。“仓禀实而知礼节”,在今天中国物质文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前提下,追求精神生活应该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2009年,世界著名的咨询机构美国兰德公司预测中国未来经济不容乐观,预测理由除了金融风险及人口老龄化问题之外,更多地阐述了中国人的责任感、信誉度、守法意识、创新精神、奉献精神等精神层面的问题。我们可以不完全相信这种预测,但这份报告还是有据可循的,至少也给国人敲响了警钟。
2009年,我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澳大利亚某大学做学术交流。接待人员好奇地问我:“你又不涉及回国报销机票的问题,为什么还要用因公护照而不用因私护照(因公护照可以查到单位及身份,因私护照不能被别人找到个人背景资料)?”我说:“护照不就是身份证吗?用哪个不都是一样?”接待人员的回答解开了我的疑问:“华人占澳大利亚总人口的3%,你可以看看,在户外运动健身的华人不到0.3%,但到赌场、夜总会的华人几乎占了30%。很多中国公职人员担心在这些地方暴露身份,自然用因私护照更安全。”虽然接待人员没有做科学的统计抽样分析,但凭我在澳大利亚两个月的所见所闻,我相信他的话是真的。
为了印证他的说法,我曾亲自到澳大利亚的皇冠赌场走了一遭。结果惊愕的发现,在那儿参赌的中国人应该超过30%这个保守估计值,千里之外的澳洲赌场,中国人却成了第一大主顾。汉语竟然成为赌场里的“官方”语言,赌场里的白种人经理居然能够讲一口地道的广东话!原来很多中国考察团,都是住在赌场里面学习考察的!赌场什么娱乐设施都有,吃喝玩乐一条龙,就是缺少一件东西--钟表,让赌徒进去后忘记时间、忘记自我。
我所住的酒店主要是用来接待各国留学生,相当于国内大学的留学生公寓,中国留学生大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我每天早、中、晚都到健身房去健身,健身房器材一应俱全,前来健身的留学生也非常多,大部分是非洲人、欧美人,少数是印度人、马来西亚人、韩国人,很难见到中国学生的身影。我问中国的留学生为什么不到健身房锻炼一下,他们回答:“天气热,躺在空调房里看电视更舒服,懒得动。”
澳大利亚之行所映射出的国人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着实令人担忧。中国经济能够飞速发展,我认为主要得益于广大农民和工人的高付出、低回报,为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得益于生育高峰创造的一大批廉价劳动力。但是经济飞速发展的负结果是养成了一部分人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的恶习。一些中国人在国外豪气万丈,牛气冲天,因为咱们不差钱。为了一点点免税的诱惑,国人疯狂地购买西方奢侈品,学习当年日本人暴富后的豪气,似乎想买下整个地球。
与物质追求形成鲜明反差,我们的思想变得越来越匮乏,心气浮躁而焦虑,不愿意静下心来学习思考。高校是中国浮躁之风的发源地,如今这股歪风已经蔓延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这一病症主要表现为:
不愿意花时间学习,一篇几百字的文章都看不下去。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很多文章没有可读性,这是中国文艺工作者需要反思的。以电影为例,一部部好莱坞大片让人百看不厌,这才算大家风范。而国产电影不是絮絮叨叨地直白说教,就是制造空洞的大场面吓唬老百姓。另一方面,即使是好作品,公众也没有心思去读。网络上的“微博”盛行就是明显的例证,我们的耐心只能装得下10~20个字的标题性文章了。十几个字,“微博”能表述什么内容呢?大部分都是用哗众取宠的语言吸引眼球,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叫做“雷人”。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微博”吧:“嫁人就嫁猪八戒!因为他傻得可爱。”“嫁人就嫁灰太狼!因为我喜欢打人。”为了抢占“雷人”的制高点,近期又有人喊道:“嫁人就嫁西门庆!因为他风流,是坏男人。”
不愿意动脑筋学习,热衷于内容肤浅、情节简单的娱乐搞笑节目,稍稍需要思想拐弯的东西就懒得去看了。这些年,电视台流行的模仿秀、选秀节目中歌手白痴到“抗日战争打了几年都不知道”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现代社会并不是不用思考的社会,而是处在瞬息万变之中。脑袋若不会拐弯,那就只能一头撞上了南墙,最后的结果是脑子变成了空心萝卜,空荡荡的。越空虚的脑子越装不进去东西,因为空虚的大脑把有用的精神食粮当成异物排斥掉了。
物质快乐来得更简明、更直接,却很短暂,缺乏回味。例如,某省的卫视节目,收视率极高,大部分节目就是五个主持人在台上打情骂俏,哗众取宠。我赞同生活不需要太严肃,因为我们的工作太累了,可以通过这些节目来娱乐我们。但这种节目看过之后又能给我们留下什么?-精神享受虽然入门的时候有些辛苦,但进入丰富的精神世界之后,其享受到的快乐是无穷的,耐人寻味的。例如,好莱坞影片《美女与野兽》中的经典台词,小说《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中欢快的情节设计,不仅让小孩,甚至让很多成年人百看不厌,那才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程度后,公众必然选择向某个方向继续前进:
第一个方向,走向骄奢淫逸的空虚生活,这里是物质的极乐世界,也是思想的沙漠。
第二个方向,以物质快乐为基础,追求生命、人性、价值、道德的更深层次感悟,这里便是真正的精神家园。
少数中国人正站在通往这两个方向的十字路口,犹豫不决,东张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