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最近的讲课中给学员放映了汤姆·汉克斯主演的《幸福终点站》的五个片段,很有意思。
第一个片段讲的是:主人公抵达美国纽约机场后,机场海关人员通知他,他的国家发生了政变,美国不承认政变后的当局,也停止了两国间的通航,因此,他既不能进入美国,也不能返回他的国家,只好待在机场。人生地疏、语言不通的主人公陷入了困境。
第二个片段讲的是:当一个人陷入了困境,首先考虑的是如何生存,人首先得安身立命,得谋生,得糊口。主人公发现旅客丢入25美分,便可取用行李车,用毕后送回行李车,便可取回25美分,但人们形色匆匆,往往懒于或疏于送回行李车,取回25美分,主人公就以此为工作,得以生存。
第三个片段讲的是:主人公在半夜里偶然发现一处有待施工的墙壁,一时兴起,越干越欢,手舞足蹈,看着自己“劳动创造世界的成果”,忘乎所以地自我欣赏起来,直到施工队的人早上到来,把他吓了一大跳,才又回到现实的生活中来。可见,人们工作不仅是为了挣钱,人还有精神、心理和情感的需求;人还有成就感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第四个片段讲的是:原先周遭排斥的主人公赢得了机场工作人员的喜欢。在大家的热心帮助下,为了他与一位空姐的艳遇,安排了一幕别具一格的晚宴约会。片中有一段对白,大意是:我们一生都在等待,等待转机,等待开会……等得焦急,等得焦躁,等得焦虑…… 我们为什么不把等待当作享受?我们为什么不把等待的“当下”当作幸福?当主人公和他心爱的女友把他们各自的呼叫机一起扔出去的瞬间,所发出的开怀大笑是最有感染力和最有震撼力的。此时此刻,银幕下的观众和银幕上的这对心爱的人都幸福得热泪盈眶,正所谓幸福的“当下”。
第五个片段讲的是:主人公终于可以走出困境,走出机场了。他的朋友,这些朝夕相处的机场工作人员欢笑着、簇拥着、追随着、叮咛着,难舍难分,情景感人。此时,主人公再也不是人生地疏、语言不通了,而是熟门熟路、心想事成了。
我有一位老师,也是一位好朋友,我的良师益友,香港佛学院执行院长觉真法师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吾心安处是吾乡》。书中记述了一次讲演后,有听众问觉真法师:“您为什么要出家?”觉真法师回答说:“出家是为了回家。”
觉真法师说,和谐不在别人那里,你去找也找不到,和谐只能在你内心,和谐是你内心的创造。这个内心的创造,只能源于你对和谐的觉醒。你有和谐的觉悟,你才有和谐的认知,才有和谐的坐言起行,才有和谐的人格健康。和谐不是没有矛盾,不是没有冲突,不是没有烦恼。有矛盾,能自我平衡;有冲突,能自我化解;有烦恼,能自我解脱。觉真法师有一个比喻:你的心,像一块磁铁,当你心情愉快,对这个世界充满喜欢和善意时,一切美好的东西就自然被你吸引而去。
记得很多年前,我看过一篇小说叫《青鸟》,讲的是主人公为了寻找青鸟,走遍了山山水水,不能如愿,最后终于发现青鸟其实就在身边。真的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诗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相传,赵州和他的弟子文远闲坐在房内,突然有个念头掠过这位童心未泯的老人脑中,他说:“文远,我们来个示弱比赛,看谁把自己比喻得最低。”文远欣然从命。于是赵州先说:“我是一头驴。”文远接着说:“我是驴的屁股。”赵州又说:“我是驴的粪。”文远再说:“我是粪里的虫。”到了这时,赵州说不下去了,便问:“你在粪里做什么?”文远回答说:“我在那里享清福!”赵州说:“好吧,你赢了。”老百姓经常说,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文远在最糟糕的环境中照样能自得其乐,所以,老师佷欣赏他。
我们向往幸福,我们追求快乐,其实我们并非不幸福,我们不是不快乐,而是我们没有感受幸福,我们没有体验快乐。我们不该为了向往幸福,把自己弄得很不幸福;我们不该为了追求快乐,把自己弄得很不快乐。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我们向往的就不是真正的幸福,我们追求的就不是真正的快乐。所以,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快乐不仅体现在实现幸福和快乐的目标上,而且体现在实现幸福和快乐的整个过程中,体现在整个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