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真法师
(香港佛学院执行院长)
这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
这是一本帮助您开发自己本有的智慧的书。
这是一本改善人的素质,提升人的品位,以智慧指引您走向人生崇高境界,并向愚昧昏庸说“不”的好书。
对于这样一本好书,我想,不仅仅是老板、总裁、执行长,现在的、未来的企业家们是必读的,即使您不想做企业家,不想做管理者,但您却不能不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管理好自己的工作,尤其不能不管理好自己的生命角色的任何一位读者,我想,都应该来读一读这本书。
如果您读完了这本书,或者,甚至读过了三遍、五遍,我想,您一定会发出会心的微笑,也许会说:“出家人不打妄语,这是如实言。”——“如实”一词,即是从佛教来的。
我认识陈志云老师已经快20年了。近20年来,陈志云老师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大业,为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培植一支新世纪的企业家队伍,竭虑尽忠,奉献自己。在我心中,陈志云老师简直就是一位“不是出家人的出家人”。此话怎讲?我们汉传佛教,亦称大乘佛教,提倡的是菩萨道,践行的是菩萨行。这两句话用佛教语言就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亦称:“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换为现代语言,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自己不成佛,要先让别人都成佛,这就是陈志云老师20年来在他的学术研究中,重视实践,传播智慧,开拓悟性,造就一支圆融、前瞻、实效、果毅、有文化、有品性、有涵养、有未来的新型企业家队伍的长期奉献中所做的一切。这就是菩萨道,就是菩萨行,不为自己求安乐,但为别人早成就。
正因为有这样的奉献精神,陈志云老师敏于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吸收多元文化,尤其能把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化为自己的德才学识,化为自己的睿智慧见。我最为惊叹的是,他的著述中,充满智慧;他的演讲中,时时流露出禅意、禅机。他很善于说故事,摆事实。那些现实的材料、历史的材料、具体的材料、理论的材料、本地的材料、远方的材料、典型的材料、普遍性的材料,到了他的笔下,画龙点睛,点到即止,要言不繁,化境顿开。为什么?因为他不是以事看事,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借事明理,以事见智。他点燃的是智慧的火花,他引发的是智慧的妙悟。
“读书的老总,是中国的希望!”在陈志云老师提出他的这一办学理念的时候,我看到陈志云老师是一位爱国的学者,也看到他重视文化、追求文化素养的可贵品质。文化在哪里?文化,就在你的一言一行之中。一言一行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恰恰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陈老师说:“企业做大做强,更关键的是做长。”说得好,做大做强是福,做长是慧。你会挣钱,你能挣钱,这是福;你会存钱,你能留住钱,这才是慧。在佛家,就叫福慧双修。
请让我说个故事吧。佛家常言“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这是佛教一则古老的故事:从前印度有一位罗汉,按当时的规矩,他每天都要托钵,沿街乞讨。这一天,他走了许多路,没有讨到食物,无人供养,钵中空空。他饿得四肢无力,勉强走到王宫前,看到一只大象,肚子圆鼓鼓的,他不禁感慨地说:“我虽然有智慧,修成了罗汉,却没有福报,今天没有人供养,钵里空空。这只大象,它没有智慧,但它有福报,吃得饱饱,而且全身挂满了璎珞珍宝。由此看来。福慧二者,皆不可缺啊!”在本书中,陈志云老师一再提到的“对人负责,其实是对己负责”,“少一点商品味,多一点人情味”,“麻烦留给自己,方便给予他人”,都是德的范畴,都是修福的要旨。可见,福慧双修,福慧双增,福德智慧,正是本书的主题。
我还不能忘记的是,这20年来,陈志云老师在教育与培训的园地中默默耕耘,他的教学效果得到受众的一致肯定。他在各地讲学广受欢迎,邀请他讲学的高等学校和企业团体遍布南北,春风化雨,桃李满园。然而,他始终保持着做人与做学问诚挚踏实的儒者之风,待人谦逊礼让、宽厚包容。在本书中,有丰富的经济学思想,有深刻的管理学系统知识,他竟不以此为名,却淡淡一笔——总裁班讲课心得,平淡、平静、平和,这就是他谦虚的明证。谦虚是美德,在佛家就是培福、惜福、存福、种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