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这个人有两大爱好:女人和酒。虽然吕后是个女人,但刘邦基本上无视吕后的存在。当初他之所以娶她为妻,纯粹是因为饥不择食;现在他发迹了,有了挑三拣四的本钱,对女人没那么饥渴了,他选女人就有了一套自己的标准。
话说刘邦的后宫有一个非常达标的女人,姓戚,名什么不知道,我们姑且称她为“戚夫人”。戚夫人到底有多达标呢?身高体重三围长相性格才艺,女人该有的,她全有。满分不敢说,九十九分是没问题的。
戚夫人是刘邦的心肝宝贝儿,深得刘邦宠爱,简直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刘邦恨不得跟戚夫人合为一体,但这样做很有难度,所以他只能退而求其次,整天和戚夫人黏在一起。黏到什么程度呢?他就连上朝的时候都会搂着戚夫人。
刘邦有个手下名叫周昌,为人刚直不阿,深得朝臣们的敬重。
有一天,周昌入朝奏事,结果看见刘邦搂着戚夫人,在龙椅上卿卿我我、毫无体统,他二话不说,扭头便走。
刘邦见状,放开了戚夫人,笑嘻嘻地追了上去,骑到周昌的脖子上,说:“老周,你觉得我是个怎样的君主啊?”
周昌倒也不客气,仰着头对刘邦说:“陛下,你是个昏君、暴君!和夏桀、商纣有得一拼!”
刘邦哈哈大笑,说:“这两个人都是极品啊,我怎么比得上。”然后就从周昌身上下来了。
虽然周昌当面顶撞了刘邦,但刘邦并没有拿他怎样。刘邦心里很清楚,周昌之所以顶撞自己,是出于一片忠心,没必要跟他较真。从这方面来说,刘邦倒算得上是个贤明的君主,很有几分容人之量。
但是,从此以后,刘邦对周昌除了敬重,又多了一份忌惮。
刘邦在宫中喜欢搂着戚夫人,他外出巡游的时候,也会把戚夫人带上。和他俩一起出门的,还有他和戚夫人生的儿子,刘如意。
刘邦给这个儿子取名“如意”,可见这孩子是让他觉得很如意的。他原本封刘如意为代王,后来闹出了张敖那件案子,张敖被废之后,赵王的位子就空出来了。刘邦觉得赵国人挺不错,很讲义气,于是大手一挥,改封刘如意为赵王,希望刘如意能像张敖一样,得到贤臣辅佐。
那个时候“国”的政治地位相当于现在的省,按照惯例,封你为某国的王,你就得去某国安心呆着,管好你的一亩三分地,没事就不要到首都来了。比如中央任命你为四川省省长,你就不能赖在北京不走,得到那边去办事儿才行,就是这么个意思。
不过惯例是惯例,实际是实际,两者不能画等号。实际上,虽然刘邦封刘如意为赵王,但刘如意当时还不到十岁,纯粹是个小屁孩,他还离不开父母,父母也舍不得他走。所以,刘如意当时只是名义上的赵王,他吃住都在长安,跟赵国没什么关系。
在几个儿子当中,刘邦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刘如意。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如意真像我。”
刘如意像刘邦,那么太子刘盈像不像刘邦呢?关于这一点,刘邦说得很明白:“太子不像我。”
这里说的“像”,指的不是长相问题,而是人品问题。刘盈和刘如意都是刘邦的儿子,长相当然都像刘邦,但一说到人品,差别就体现出来了。刘邦是个流氓,为人比较冷血强硬,而刘盈的性格宽仁软弱,所以刘邦就觉得这儿子不像自己。
但是刘邦说“如意真像我”,我觉得这句话也很有问题。刘如意当时只是一个小屁孩,他怎么就像刘邦了?难道他小小年纪,就学会耍流氓了不成?顶多就是调皮捣蛋而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