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忠源:悲壮先驱(7)

振奋朝野的大捷

咸丰元年(1851),洪秀全的拜上帝会在广西东乡一带屡次击败清军,咸丰皇帝向广西派出一批又一批前朝勋臣,仍然未能挽回败局。当年五月,朝廷派往广西指挥剿匪的钦差大臣赛尚阿在驰赴广西的途中,深感手下人才匮乏,奏请将江忠源派往广西。

咸丰皇帝对江忠源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又了解到他是首席军机大臣祁俊藻推荐给赛尚阿的干才,于是批准了赛尚阿的请求。正在家乡为父亲守孝的江忠源,很快就接到了叫他前往广西军营的命令。

江忠源去广西参战之后,清军与太平军的战争中接连出现了几个亮点,先后有蓑衣渡战役、长沙战役、南昌战役和庐州战役。这些清廷引以为荣的战例,其中除长沙战役之外,都是由江忠源主持,而长沙战役江忠源也是功不可没。在这几次著名的战役中,江忠源以他卓有成效的军事实践,为湖南乡勇、清军各级将领乃至最高统治者提供了打击太平军的重要经验,而从他的经验中获益最大的人,就是在江忠源死后迅速投入作战的湘军大帅曾国藩。

咸丰二年(1852)二月下旬,洪秀全的部队成功地从永安突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兵临桂林城下,企图攻下广西的省城。由于江忠源的楚勇积极参与防御,洪秀全未能得逞,于是撤围北上,围攻与湖南交界的全州。

全州守军进行了激烈的抵抗,可是清军主力赶到全州外围,不再前进,只有江忠源不怕死,率领二千七百名楚勇进逼全州城下,但因兵力太薄,被太平军阻隔,无法进城。江忠源杀不退太平军,就对他们大肆骚扰。每当太平军攻城,楚勇便在一旁鼓噪射击,牵制敌军兵力,使他们无法集中全力仰攻城墙。

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为了对付楚勇,下令将湿柴烧燃,散布股股浓烟。烟雾和火焰阻挡了楚勇的视线,咫尺莫辨,部队战斗力大减。江忠源只是一名下级官吏,孤军与太平军交手,所起的作用有限。他急切地呼吁各路清军扼要部署,防止敌军四出,可是犹如石沉大海,无人响应。

萧朝贵趁此机会加紧攻城,引爆地雷,炸裂城墙,一拥而入。守军知大势已去,乘乱逃出。太平军进城后,江忠源孤军守在城外,北望湖南,想到战火很快就要烧到家乡。楚勇将士都不免心情沉重。

江忠源在营帐内徘徊沉思,琢磨洪秀全将会从哪条路杀进湖南。他的家乡新宁与全州交界,两座县城相距只有一百多里,洪秀全会不会杀入新宁呢?他越想越觉得此事很可能发生,他有责任替新宁父老挡住造反军队。他向部众陈述了自己的担忧,将士们一致要求扼守进兵新宁之路。于是江忠源当天便率部赶到富塘埔,严守通往新宁的桥头。

江忠源卡住了新宁的隘口,却又想到了另一种可能。那时湘江正在涨水,便于行舟。如果洪秀全趁机抢夺船只,顺流向北进军,攻打省城长沙,岂不是对大局更为不利?

想到这里,江忠源惊出一身冷汗,立即向湘江沿岸派出哨探,侦察敌军动向。哨探很快就传回情报,证实了江忠源的推测。太平军知道富塘埔已被楚勇进占,不愿与楚勇硬拼,徒损兵力。他们看好水路进兵的便利与快捷,当即由冯云山征用几百艘民船,将老幼妇女和辎重金帛全部载在船上,准备顺湘江水陆并进,尽快北攻长沙。

江忠源身为朝廷命官,不能只顾家乡,不顾省城。他和刘长佑走到江边,把二弟江忠济和小弟江忠淑找来商议。江忠源说:“大雨连日,江水暴涨,逆贼若顺流而下,三四天就可抵达长沙。为了拖住逆贼,我们应在两岸伏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