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面向新市场的破坏性产品一开始要在它们独有的价值网络中面对没有消费者的局面,但是一旦这些产品的性能得到提升,最终还是会吸引原有价值网络中的一些客户,从低端客户开始,把客户逐渐吸引到新的价值网络中来。破坏性创新从不正面进攻主流市场,更多的是将主流价值网络中的客户拉到新的价值网络中,因为这部分客户发现使用新产品能带来更多的便利。
正因为在新市场中进行破坏性推广时,面临的只是拉动消费的问题,因此不会让领先企业感到痛苦或引起警惕,等破坏性创新走到终极阶段时,它们才发现为时已晚。事实上,即使在破坏者开始从原始价值网络的低端市场拉走客户时,领先企业还会因此感觉良好,因为它们自身也会通过延续性创新不断向高端市场转移,正想甩掉被破坏者们偷走的这部分低利润市场。⑧
低端市场破坏策略
我们把根植于原始或主流价值网络中的低端市场的破坏策略称为“低端市场破坏策略”。如小型钢铁厂的破坏性成长、折扣零售,以及韩国汽车制造商低价进入北美市场的策略,都是纯正的低端市场破坏策略;它们没有创造出新的市场,只是利用低成本业务模式,包揽了大公司的高端客户群看不上眼的那一部分市场。虽然低端市场破坏策略有别于新市场破坏策略,但它们都给先入者带来了无尽的烦恼。新市场破坏策略使先入者忽略了攻击者,而低端市场破坏策略则使先入者落荒而逃。
在零售业中发生过好几次低端市场破坏性创新。例如,大型百货公司的业务模式需要保证公司库存每年周转3次,其成本结构要求它们的毛利率必须达到40%才有钱可赚。于是它们每年3次,每次赚取40%的毛利,这样它们的年度ROCII(库存资本投资回报)能达到120%。在20世纪60年代,折扣零售商如沃尔玛和凯马特等开始攻击百货公司的低端市场―从民族品牌的耐用消费品开始,如颜料、硬件、厨具、玩具以及运动器材等―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常用品,放在那里就能卖出去,无须销售人员在旁边加以解释。让百货公司里训练有素的销售人员来为这个档次的客户提供服务,实在是大材小用了。而折扣商在这一块平均能赚到23%的毛利。他们的仓储政策和运营流程使得他们的库存年周转率达到5次之多,因此他们的ROCII也能达到将近120%。折扣商们不需要面对低利润―他们的业务模式就能帮助他们通过特殊的程式赚取可观的利润。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