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哈佛、普林斯顿和耶鲁(6)

Talpion可能代表着以色列军队精英中的精英,但是这个项目背后的战略意义―通过提供更广泛深入的培训,培养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明显渗透到了以色列军队的方方面面,而且看起来已经成了以色列精神的一部分:教人如何精通各种领域,而不仅仅在一个专业上追求极致。

Talpiot项目为以色列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益处,当然也同样给部队带来了许多益处。但是这种优势被我们所理解并不是以色列人的功劳,当然这份功劳也不属于美国人。加里?西恩博格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水手(短小精悍的那种),而不是一个科技奇才,这或许是因为他曾有18年的英国海军服役经历。他现在是英国电信公司主管技术创新的副总裁,我们遇见他是在特拉维夫市的一个酒吧里。当时已是深夜,他在以色列出差,正打算去海湾地区的迪拜。

“有人试图从基因的角度解读以色列人难以解释的创新能力,”西恩博格说,他自己倒是有另一种独到的见解,“我想这应该归因于成熟,因为在这世界上没有其他地方的人在科技创新中心工作的同时还要服兵役。”

每个以色列人年满18岁都要去部队至少服役两到三年;兵役结束后,他们多数都会去上大学。“比起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以色列人在服完兵役后进入大学的比例要高出很多。”西恩博格说。

事实上,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计的数据显示,以色列45%的公民都接受了大学教育,这个比例在世界范围内都位列最高水平。另外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公布的《世界竞争力报告》显示,以“大学教育是否能满足竞争性经济的需求”为标准,以色列在60个发达国家的排名最近已升至第二位。

大部分以色列年轻人结束大学学业的时候,都是二十五六岁的年纪,有些人在这个时候已经拿到研究生学历,大部分人会选择在这个时候结婚。“所有这些都会对一个人的心智产生影响。”西恩博格推理道,“他们已经相当成熟,获得了很多生活经验,(对他们来说)创新只是找到那些想法而已。”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