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10)

如果你总是想到以色列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悲惨状况,那你就会更加惊讶于以色列今天的经济发展状况。1950年,夏嘉曦的家庭从伊拉克移民到以色列,当时以色列才刚刚成立两年。以色列建国后,阿拉伯世界掀起了一场行动,夏嘉曦一家成为大批出逃难民中的一部分。当时,这个刚刚成立的年轻的犹太国家一下子面临着两个看似无法克服的挑战:第一是打一场争取独立、关乎存亡的战争,并且要吸收大批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过来的难民;第二是克服来自周围阿拉伯国家的威胁。

在建国之初的两年时间里,以色列的人口增加了1倍;接下来的7年中,这个国家的人口又增加了1/3,平均每3个以色列人中就有两个是新来的移民。许多难民刚一下船,就拿到一把枪,还不知道如何使用,就已经被派到战场上去了;有些从纳粹集中营里侥幸活下来的战士还没来得及留下姓名,就在战争中阵亡了。为以色列的独立而死在战场上的以色列人,比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战士还要多。

那些活下来的人也要在停滞不前的经济中苦苦挣扎着过日子。“什么东西都是定量供应的,”一个新来的移民抱怨道,“配给券,一周一个鸡蛋,还得排长长的队伍。”以色列人当时的平均生活水平仅相当于美国人19世纪初的生活水平。但是,这个“创业”的国度不仅存活了下来,从一潭死水变成了高科技的动力源,还在60年的时间里,实现了50倍的经济增长。这一切是如何完成的呢?一群身无分文的难民,是如何把马克?吐温笔下这片“满目荒凉……静寂而悲哀”的土地,变成世界上最有活力的企业经济体的呢?

事实上,关于这个问题,以色列的政治经济学家格林斯坦已经回答过无数遍了:“看看,相比美国,我们的经济增长翻了1番,同时人口比原来增长了5倍之多,还打了3次仗。这在世界经济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而且,以色列的企业家们仍在用不可思议的方式影响并改变着整个世界。

几个世纪以来,这块圣地一直吸引着众多的朝圣者,最近又涌来了各种各样的探求者。谷歌的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埃里克·施密特告诉我们美国是最让企业家心仪的选择,但是,“美国之后,以色列就是最棒的”。微软的史蒂夫·鲍尔默曾说,微软“既是美国人的公司,也可以说是以色列人的公司”,因为微软的以色列团队所占据的核心地位和人数之多的确不容小觑。风险规避的虔诚信徒沃伦?巴菲特,在2006年以色列开始打响黎巴嫩战争之际,以45亿美元买下了一家以色列的公司,由此打破了他自己延续了几十年之久的、不收购任何国外公司的纪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