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模板(6)

大多数人遇到增长极限情况时,往往试图使劲儿推动增长:假如你无法打破坏习惯,你就倾向于更勤奋地监督自己的行为;假如你的人际关系有了问题,你就会花更多时间或更努力地尝试改善关系;假如是员工不满意,你就不断提拔年轻员工,以便使他们高兴;假如是新产品开发速度降低了,你就启动新的产品开发计划,来弥补那些已经陷入困境的开发计划,或者更使劲儿地推动变革计划。

这种反应是可以理解的。开始阶段,你看到改进,就想继续做下去,因为不管怎样,眼下工作毕竟颇具成效。当改进的速度下降时,你还想再加把力来使之恢复。不幸的是,你越使劲儿推动你所熟悉的杠杆,负反馈作用的阻力就越大,你的努力就越是徒劳无功。有时人们干脆放弃原来的目标,比如:不再试图控制自己责怪别人的倾向,不再追求变革的目标,不再要求精益制造的改进(或者,很可能表面上没有撤销正式计划,但实际上不再继续追求变革计划的成功,因而远远不能把成功变革的潜力挖掘出来)。

但是,处理增长极限的情况还有另一个方法。每个增长极限情况的杠杆作用都在负反馈环路上,而不在正反馈环路。要改变系统的现状,就必须辨别并改变负反馈限制因素的影响。这可能要求你采取自己未曾想到的措施,作出自己未曾考虑过的选择,并完成对奖励和行为规范系统的困难的变革。仅靠减肥食谱也许不可能实现你的减肥目标-你需要加快新陈代谢,这可能要求你参加有氧运动。保持爱情与伴侣关系,要求你放弃“完美伴侣”的理想-这种隐性的理想目标妨碍着你们持续改善关系。随着专业服务公司的成熟,继续保持士气和工作效率,就要求一套与以往不同的行为规范和奖励机制:尊重优秀的工作成绩,而不是在等级体制中的地位。这可能还要求平等地分配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而不是偏向“只有合伙人”的资历。企业成长了,要继续保持有效的产品开发,就必须分配好由于越来越复杂的研发组织工作而带来的管理工作负担。为解决这个问题,有些企业采用分散式管理,有些雇用外部专业人员来管理充满创新活力的工程师队伍(不是件容易的事),还有的企业则开发组织内部愿意做管理工作的工程师的管理技能。

如果能成功实现诸如精益制造等领域的变革计划,那么这些计划肯定是属于更大范围的管理变革实践的一部分,而后者一定包括改进员工内部的互动关系,以及与供应商这类的重要外部业务伙伴的关系。成功案例通常特别要求有真正的变革措施,包括重新分配控制权力,以及处理由于放弃单边控制而带来的风险。这往往是改善与关键供应商关系的长期努力的一部分,这也同时能帮助那些供应商提升能力。维持传统单边控制的意图必然带来不信任感,而要克服这种不信任感就必须实施这些变革措施-如果单边控制的意图不改变,即便全世界的精明管理方案加在一起,也不可能克服维持现状的负反馈作用的强大阻力。这就是为什么成功领导了精益制造的老手们总是强调,精益制造是“文化变革”,而不只是技术变革。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