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银行出纳员、战斗机飞行员和理性的限度(8)

1979年,卡尼曼和特沃斯基在一篇文章中把他们的观点综合在一起,提出了“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他们将该理论发表在《计量经济学》杂志上,但这并非是因为他们想挑战经济学家,而是他们觉得《计量经济学》是发表数学导向的决策制定类文章的最佳刊物。

他们没有想到自己的论文会如此强烈地动摇经济学的基础,甚至还给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如行为经济学及其前身心理经济学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他们也没有得诺贝尔奖的想法,毕竟他们是心理学家,而诺贝尔奖没有心理学的奖项。确实,那个时候在经济学领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个学科的研究者会在不久的将来对人是理性决策者这一观点提出挑战。就在那一年,来自芝加哥大学的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Schultz)获得了诺贝尔奖。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其他一些著名的芝加哥人也获得了这个奖,例如乔治?斯蒂格勒、罗纳德?科斯和加里?贝克尔,他们都沉浸在有关人类理性的传统观点中。那时候的经济学家们很难接受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见解,强烈反对他们所谓的“室内游戏式的实验”,而且嘲笑他们关于人类易犯错的怪异观点。卡尼曼和特沃斯基还被人们指责在玩“笨人的把戏”,他们设计的那些巧妙的小实验也被认为只能骗骗那些毫无戒心的参与者。

毫无疑问,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试验设计得非常巧妙,也许因为太巧妙了,以致那些本就对他们心存疑虑的经济学家更不愿意接受他们的研究发现。你会发现,正是因为卡尼曼和特沃斯基受过心理学培训,所以他们非常善于设计实验来演示大脑工作的机制。以图3 1艾姆斯小屋为例。

你以前应该看过这样的图画,屋子的几何效果使人产生视觉幻象,以至于人们认为前面的那个人是巨人。许多读者对这类视觉幻象很熟悉,比如我们误以为一条短线比一条长线更长等。

这种错觉的存在并不能说明我们的视觉是有缺陷的,人们不会因此而突然撞上墙,也不会因为此而看错街上行人的大小。相反,这种错觉的存在揭示了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并说明大脑是如何解读我们所看到的景象的。

心理学家从19世纪就开始借助这些错觉来探索大脑的奥秘。一个叫赫尔曼?冯?赫姆霍尔兹(Hermann von Helmholtz)的视觉幻象研究先锋在1881年就描述了这种研究方法:“这些与事实不一致的视觉幻象特别有助于揭示正常感知的发生过程以及规律。”

图3 1

通过那么多巧妙、有纪念意义的研究,加上许多有说服力的论文以及精彩的例证,卡尼曼和特沃斯基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导致人们失去理性的那些神秘力量。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经济学家们是否会按他们的观点行动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