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非常感动,立即表示:我们十分欣赏中方所表现出来的慷慨和公正的精神。
经过几天的反复磋商,到2月26日凌晨,中美双方对《联合公报》的内容基本谈定,27日最后定稿。2月28日,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发表。
《联合公报》是周恩来高度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一个结晶。
《联合公报》里关于台湾问题的措辞是这样写的?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前景,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这段100来字的措辞,确实来之不易。周恩来后来在讲解《联合公报》时也谈到?
这是中美会谈中争论最多的一段,从北京争到杭州,从杭州争到上海,一直到27日下午3时半才达成协议。这段第一句是基辛格贡献的,我们挖空心思也没有想出来。这样人民的意见也表达出来了,所以博士还有博士的好处。我们原来提“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蒋介石也是这么说的,但美方坚持要改成“一部分”,因为他们国内有人反对。我们同意了,因为“一个省”和“一部分”是一样的。“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一句中的“立场”二字也是美方提出来的。争论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我们要使他尽可能明确地承认台湾问题是中国人之间的问题。
他们提出种种方案,要我们承担和平解放台湾的义务,我们说不行,你这样希望可以。我们要他承担从台湾全部撤军为最终目标。有人问:“美蒋条约”为什么不写上?你写上废除“美蒋条约”,他就要写上保持“美蒋条约”义务,这就不利了。军事设施都撤走了还有什么“条约”?所以抓问题要抓关键性的。有些关键性措辞要巧妙,使他们陷于被动,我们处于主动。尼克松上台前17年,我们一直坚持两条原则,一个是在中美两国之间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个是美国从台湾和台湾海峡撤军。这就等于取消了“美蒋条约”,让中国人民自己解决台湾问题。尼克松上台后,情况有变化,时代也在前进。我们如果还是只有原则性,没有灵活性,就不能推动世界的变化。外电评论说,这个公报是个奇特的公报,双方的原则和立场截然不同。关于台湾问题的立场也不同,但也找到一些共同点。但台湾问题还没有解决。所以这个文件是过去没有过的,所有外交公报都没有把双方尖锐对立的立场写出来。我们把分歧写出来,在国际上创造了一个风格。
《联合公报》的最后达成,使中美两国领导人松了一口气。
在《联合公报》达成一致的当天,陪同尼克松夫妇访问杭州并游览了风景秀丽的西湖的周恩来,又陪尼克松夫妇从杭州飞上海。
晚上,中国方面为尼克松举行最后的宴会。在轻松舒缓的乐曲声中,周恩来与尼克松频频举杯,一周来的紧张情绪也随之释然。
尼克松端起酒杯,走到麦克风前,作了这次访问中从未有过的即席讲话。他说?
“联合公报将成为明天全世界的头条新闻。但是,我们在公报中说的话,不如我们在今后的几年要做的事那么重要。我们要建造一座跨越一万六千英里和二十二年敌对情绪的桥梁。可以说,公报是搭起了这座通向未来的桥梁……”
尼克松还不无得意地说:“我们访问中国的这一周,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尼克松的话也不全是大话。他的访华和《联合公报》的发表,确实对中美关系和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深远影响。
2月28日上午,周恩来把将离开中国回国的尼克松一行送到了上海虹桥机场。在临上飞机前,尼克松握住周恩来的手,说:“这确实是一次愉快的访问,我希望有朝一日有机会再来上海。”
的确,尼克松有充足的理由对他的这次中国之行感到满意和愉快。这除了因为他和毛泽东、周恩来一起,掀开了中美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外,还有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给他留下的难以忘怀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