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微:白衣Neo(1)

访谈中,王微两次提到《黑客帝国》。

一次是说到不可以分身两半,同时坐镇京沪,他思维闪烁,跳跃着去了《黑客帝国》的电影画面。

一次是我问他,“‘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土豆广告词)’,如果他愿意自己导演这一生,他希望会是一部什么电影?”他说,要像《黑客帝国》就好了,立刻又补充说那不可能。

我想,他的大脑中一定轰鸣着对这个正在数字化的世界的撞击声,一如《黑客帝国》。我也深信这是邓裕强、李彦宏、马化腾们,以及比尔 盖茨、谢尔盖 布林们冥想时的脑细胞运动,也只有这些亲手推动数字变革的驱动者,才可以在大脑皮层里看见那样一个遥远却又快速贴近我们的未来世界。或许,他们已经分别从搜索、从手机、从视频的大门,进入到了那个世界里,如Neo一般奔跑、寻找。

互联网的视频分享模式,让“沙发土豆”们扛起了摄像机,举起了手机,人人拍摄,随意观看。而这样一股越来越强大的“土豆的力量”,正在改变近百年来的电视传播。

同为创业者,我为王微鼓掌。他有耐心,有国际化的思维方式,有对视频内容的长期制高点观察,还有4轮顺利的、近亿美元的支持。

也为王微担心,因为视频对带宽成本的贪婪吞噬,使这个行业已然变成举重比赛,而不断跳入运动场的挑战者,又让这比赛变成了长跑。而且,留学美法时喜欢排球的王微也要学会适应中国的田径规则。

白衣飘飘的王微一出直播室,3G门户北京办公室里刚刚还端庄的小女孩们立现花痴原型,打听八卦。

我没有八卦可以讲,却想起一次调侃,他嘲笑我对纸媒念念不忘去做“东西文库”:“现在谁还去看书啊,都视频了。”我回敬:“现在谁还在电脑上折腾啊,都手机了。”

今天,土豆深埋互联网的泥土之上,枝蔓已覆盖大半个中国。再看当初的想法和今日的去向,他会发现,自己走上的,还是媒体之路。

这么看上去,这个白衣Neo的对手,似乎是默多克。

应该有这么一个地方,能够让任何一个人或者任何一个机构有机会把自己的东西发布出来,直接面对自己的观众。

张向东:今天,全世界数以亿计的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观看视频,包括现在通过手机上3G门户来看这次访谈直播的你。人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但可以想见,当上上个世纪的1895年第一部电影上映时,人们会何等地震撼;也可以想象上一个世纪的1929年,电视发明后带给世界的革命性影响;到当下这个世纪,通过互联网,视频分享是这个领域中同等量级的变革。土豆网就是这个变革在亚洲、在中国最重要的推动者,不过土豆的名字听上去不是那么革命,土豆的形象也很可爱,很憨厚。国外管喜欢天天窝沙发里看电视的人叫“沙发土豆”,以前还有本书叫《植物的欲望》,书中说土豆代表控制欲望。为什么你喜欢用这个名字命名自己的网站?

王微:就是从“沙发土豆”这个词里来的。当时想找名字的时候没有那么认真,只是因为豆腐、豆芽之类的都被别人注册了,只有土豆还可以用。

张向东:创业的灵感从何处方而来呢?

王微: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我这之前做企业策略这一块,那时候主要负责中国市场。我发现在中国,无论是专业机构还是个人团体,一个内容制作者其实都很难有机会把自己作品发布给大众。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觉得互联网很有意思,而且我以前专业是计算机,所以觉得应该有这么一个地方,能够让任何一个人或者任何一个机构有机会把自己的东西发布出来,直接面对自己的观众,那么,后面很多事情就会顺理成章发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