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起兵晁错丧(13)

剧孟到底在这场战争中起了什么作用,史书上都没有讲。总之剧孟的号召力很好,据说他母亲去世的时候,来送葬的高档车从全国各个地方云集,有上千辆,而剧孟自己家里却很穷,家产总共加起来还不到十金,也就是说,还不到当时的中等人家的家产。这也是很奇怪的,在当代,如果是一个穷鬼,绝对不会有这么多阔佬想结交他。人们常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从这点来看,倒似乎是真的。如果吴王能够笼络剧孟,那么当地很多无赖少年都会投奔吴王,这点自然也是毋庸置疑的。

周亚夫离开洛阳,继续奔至淮阳,问自己父亲周勃以前的门客邓公:“怎么办?”邓公道:“吴兵兵势锐猛,难与争锋。楚兵轻薄,虽然勇猛,却难以持久。将军不如引兵奔赴东北方向,在昌邑县构筑营壁,深沟高垒坚守,让吴国去攻打梁国。将军再派轻骑截断淮水和泗水的接口,让吴国的给养和粮草无法运送。吴兵和梁兵互相厮杀久了就会疲惫,而粮食又接济不上,必然大乱。我军则以逸待劳,一举出击,破吴必矣。”

周亚夫道:“很好。”完全照办。

吴国这边也有良将,可惜刘濞不识人才。吴王任命田禄伯为大将,田禄伯提议道:“我们的兵就这样聚集起来按照常规进攻,没有其他的出奇之策,难以奏效。臣愿意率五万人,沿着江淮而上,进攻淮南、长沙,从武关进入关中,和大王会师,这是一支奇兵啊。”

吴王太子当即反对这个意见:“大王以造反为名,名声不大好听,所以兵最好还是自己掌握,否则别人把兵带走,又同样造反,我们怎么办?而且分兵另行,事有不便,白白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吴王一听,就拒绝了田禄伯的计策。

吴国另一个少将桓将军也劝谏说:“吴国多的是步兵,步兵适合在险峻的地势作战;而汉朝多车兵和骑兵,车骑适合在平地作战。希望大王率兵火速西进,占据洛阳武库,以敖仓藏粟作为给养,依据山河的险峻号令诸侯,就算没有入关,天下也算大定了。如果大王率兵行动迟缓,每攻占一个城市都要留守,等到汉军车骑驰入梁国和楚国之郊的平原地带,事情就危险了。”

吴王有点犹豫,又去问吴国老将,老将们自以为是地说:“这些年轻人都喜欢冒进争功,干不成大事,不要理他。”吴王也就没有采纳桓将军的建议。

可见刘濞徒有雄心,不知兵事。他年轻时打仗虽然以骁勇著称,估计也就是匹夫之勇。如果他能采纳田禄伯和桓将军的计策,周亚夫一定会头疼的。

刘濞自己掌管所有的兵马,还没渡过淮水,他所有的宾客都被封了将军、校尉、侯、司马,只有一个叫周丘的什么也没得到,因为这家伙喜欢酗酒,吴王看不起他。周丘不服气,主动求见刘濞,说:“臣因为无能,以致大王对我不理不睬。臣也不敢要求当什么将军,只是希望大王能赐给臣一支汉节,臣一定会有所报答。”

所谓汉节,就是一种用竹子做的,上面缠着牦牛尾巴的东西,用来做皇帝的凭证,拿着这个节出去,就象征着自己地位很高,谁都得给面子。后来苏武出使匈奴,被发配到冰天雪地里放羊,都不肯丢掉汉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刘濞倒不在乎这个,要汉节,可以,不就相当于印制一张委任状吗,大概这家伙想拿去山里收编土匪用罢。周丘得了节,马上连夜驰到自己的老家下邳县,下邳人已经听说吴国造反,早早就把城门关上,准备固守了。周丘来到下邳城外的官方传舍休息,亮出汉节,大呼小叫地命令下邳县令来见自己。县令不知虚实,跑来看看,周丘立即假传命令,让随从将县令当场斩首,并立刻召来自己的亲戚邻居和曾经有过交情的县政府工作人员,对他们说:“吴国的兵马马上就要到达,屠杀下邳是一顿饭之间的事。如果我们马上投降,家里人都能保全,有些才能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封侯呢。”

下邳人一听,都吓坏了,马上献城投降。周丘一夜之间征集了三万人,使人报告吴王,自己率领这些人北进征伐,到了城阳的时候,兵马已经增长到十多万,击破了城阳郡都尉,也就是在刘启面前为晁错鸣冤的邓公的部队。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听到吴王刘濞已经兵败逃亡,顿时心灰意冷,知道没有前途,又带兵逃回下邳,走在路上,气得背疽发作而死。可见周丘确实是个人才,可惜一辈子不得志,后来又选错了主子,白白浪费了自己的非凡才干。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