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宇文家族的内斗(1)

赵贵和独孤信在宇文泰生前死后一系列周密的安排下,没能撼动小辈宇文护的位子,反而输了个精光。(这是宇文泰托付后事时就充分预见到的。黑獭的谋略不仅表现在战场上,更表现在政坛与官场上,柱国大将军们在战场上智勇双全,在战场下却稚嫩得很。宇文泰人都死了,其他人还是只能做他的棋子)宇文护顺势依次递补,由柱国最后一位的侯莫陈崇顶替独孤信的太保之位,自己取代赵贵的大冢宰,留下掌管兵权的大司马的空缺,则交给了同样小字辈的柱国博陵公贺兰祥。

贺兰祥是宇文泰的外甥,他的母亲是宇文泰的姐姐。贺兰祥自幼就跟随宇文泰南征北战,一直是宇文氏家族中的少壮派人物。宇文护的安排,体现出他的政治手腕(赵贵、独孤信等人谋反,过分低看了他的能力):用虚职太保来安抚贺拔岳派硕果仅存的柱国侯莫陈崇,令对手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由宇文家族的人占据真正有实权的职位(大冢宰和大司马分管官员与兵权),然后再借着府军制本身的组织特点,将赵贵与独孤信的军队也收入属下。一石三鸟,原有的六柱国体系均势不再,宇文氏一家独大的局面至此才完全确立下来。

宇文护并不满足,他手中的屠刀非但没有放下,而且举起得更加频繁了。这一回,目标指向了宇文家族的内部。

小天王宇文觉的即位,是遵从宇文泰的意愿,也是当时北周各派角力与妥协的产物。立幼而不立长,其实也不仅仅是前面所说的担心独孤信揽权的问题,宇文泰从家族内部的利益考量,认为宇文觉年幼,应该会更依赖于以辅政的宇文护为首的宗室和旧臣,有利于政治的稳定与家族的团结。

宇文泰的政治军事都一流,但在青少年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似乎是非常欠缺的。不知道他是否考虑到了,十五岁这个年龄,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正是所谓“半大孩子”,属于今天常说的“青春叛逆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管有出息没出息,不管是对父母还是师长,常常会表现出反叛的冲动。

宇文觉偏偏就是这类孩子的典型,《周书》对他的评价用了三个字:“性刚果”。

“刚果”二字,可以理解成“刚毅果敢”,也可以理解成“倔强鲁莽”,关键看你是如何刚果,对谁刚果。像宇文觉这样不甘心做傀儡,也不认为自己是傀儡的少年天子,面对一个资历威望并不高,而且彼此之间也不曾有什么真正的磨合与了解的堂兄(两者的年龄相差二十多岁),自然是很容易把他当做“反叛对象”的。

因此,尽管宇文护专政是为了维护宇文家族自身的利益,宇文觉在情绪上却是厌恶与抵触的。他更愿意看到朝中各派势力均衡,由他出面协调,掌控大权;而绝对不愿看到所有人都听命于宇文护,把他这个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当成透明人,晾在一边。赵贵和独孤信失败以后,他对宇文护就更加嫉恨了。

宇文护吸取赵贵事件的经验教训,在朝臣之中广布眼线、心腹。仪同三司齐轨跟御正中大夫薛善抱怨说:“军国政事,应当归于天子,怎么可以由权臣独揽?”他没想到薛善是宇文护的人,回头就被告了,宇文护当即杀了齐轨,而给薛善加官。

宇文护的举措使得朝中大臣惶惶不安,司会李植(李远之子)与军司马孙恒两人一直深受宇文泰重用,久居要职,生怕被宇文护排挤,丢了性命,便干脆拉上宫伯乙弗凤、贺拔提等人(宫伯是宇文泰依照《周礼》设置的职务,掌管王宫的事务),入宫密见宇文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