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海盗曾猖獗一时(2)

苏拉赫马特说,海盗们后来把他押进了驾驶室。“我到了那儿才意识到,他们对所有设备了如指掌。我过去以为海盗只不过是一伙小毛贼,可这些海盗完全出乎我的预料,他们都是专业人士。”

2003年8月9日夜,中国台湾渔船“东亿”号航行到印尼苏门答腊岛北侧海岸时,遭到海盗袭击,船长腿部中弹。船员驾驶“东亿”号加大马力冲出包围,成功逃过了海盗的毒手。

第二天,装有1000吨燃油的“潘莱德”号在同一水域遭遇海盗。海盗拥有火箭炮和M-16、AK-47步枪,驾驶着七八艘渔船对油轮穷追猛打,最后劫持了油轮。海盗大摇大摆地驾驶着油轮来到印尼海域,洗劫了所有船员,并劫持船长等3人,最后驾驶一艘渔船逃走。海盗开出的赎金是10万美元。

2003年10月,4名水手在一艘拖船上遭到绑架,至今仍有2人下落不明。而在2004年1月份的一起事件中,由于绑架者与船主谈判破裂,有4名船员惨遭杀害。

2004年6月,一名30岁的马来西亚渔民郑楚舟像往常一样,在夜间来到马来西亚半岛西侧的海上捕捞鱼虾。这时,一伙手持步枪的人驾船靠近了他的小木船。“他们对天鸣枪,要我上他们的船。他们很年轻,大约25岁左右,板着脸,看起来像电影里的匪帮,其中一些人的头上缠着印花头巾,所有人都端着步枪,有几个人还扛着火箭筒。我吓傻了。他们要我哥哥把船开回去等电话。” 郑楚舟后来回忆说。

对郑来说,这是8天噩梦的开始。他觉得,海盗把他带到了苏门答腊岛的某个地方,然后每天晚上从一片丛林中的空地转移到另外一片丛林中的空地,白天就隐藏在深密的树林里。一天早上,郑被捆绑着押上一条小船,在枪口下登上一艘渔船,返回了马来西亚(郑和他的家人坚持说他们并没有付赎金)。

郑生活的渔村距离首都吉隆坡200公里。他的遭遇在村里引起了恐慌。当地政治家蔡同山说:“这是我们的渔民首次遭到绑架,就好像孩子在自家起居室里被抢走一样。”“如今,全村人都不敢出海了。看看这些拴着的船,这会儿本来应该在海上打鱼的。我们要靠海盗的恩赐吃饭了。”

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大海啸是震惊世界的大悲剧,多达16万人丧生。但它也使凶悍无比的马六甲海盗暂时没了踪影。当地有消息称,这是因为印尼分离组织“自由亚齐运动”在这次灾难中元气大伤,而分离组织与海盗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分析家指出:“这些海盗要么在灾难中死了,要么就是抢劫工具被毁。”

“不光是平民,海盗组织在海啸中可能也损失惨重,需要时间重新积蓄力量。”新加坡的专家许可博士这么认为。而据新加坡《海峡时报》分析,这主要是因为前往灾区援助的各国军舰“对海盗活动强大的威慑作用”。

但海盗的“复原”能力非常惊人。在沉寂了短短的两个月后,他们又马上蠢蠢欲动,制造了几起劫船事件,海盗险情再度反弹。就其发案频率之高来说,尚无先例。海盗报告中心不无忧虑地指出:“马六甲海峡的海盗重新活跃起来了。”

2005年2月28日,马六甲海峡北部水域发生海盗袭击拖船事件,被掳走的拖船船长和1名船员一直下落不明。据马来西亚中部的马海军“红土坎”基地发言人卡丽玛说,红土坎海军基地巡逻艇“KD佩达纳”号当晚9时左右在槟城(即槟榔屿)以西约70公里的水域,协助救起1名受伤的工程师(该工程师的腿部被海盗开枪击中)和5名船员。海盗还绑架了船上的船长和轮机长,两人后来被释放。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