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节:中国成为气候谈判中最大的变数(2)

“共同但有区别原则”取舍一直是哥本哈根谈判中笼罩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头上的阴影,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针锋相对的主战场。丹麦丢了“共同但有区别原则”,发展中国家心寒而愤怒。“难道是想说,《京都议定书》第五次谈判不存在了么?”苏伟道。

面对中国代表的质问,大会主席顿时尴尬。又道:“真遗憾,这个标志发布了好几个月,现在才发现有问题……”第二天,《京都议定书》及相关标志又悄然出现……

狡猾的欧洲人,总喜欢耍一些小聪明,但这实在不太高明。发展中国家辛辛苦苦参加这个会为的啥呢,还不是想分享一些利益,现在居然想把以前的成果一笔抹掉,这个想法无论如何都太邪恶,群众眼睛是雪亮的。

以前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主要是欧美吵架,发展中国家旁听。现在却变成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互掐。发达国家之间的分歧相对而言变得不重要了。

所以才有了哥本哈根“丹麦提案”抛出后,发展中国家极度的愤怒,成为一个引爆点。

在开始时,中国根本是国际上一个小角色,其他国家根?不把中国放在眼里,而中国也由于国内问题一大堆,主要问题是发展经济,对国际事务根本不热心,别人不需要听中国的声音,中国也不知道说什么,毕竟很多和自己不沾边。

制定《京都议定书》是在1997年,当时中国还在为抵御亚洲金融危机而不断加大投资呢,很多海外的媒体都在等中国“经济崩溃”的笑话,这时中国经济总量也不咋样,气候谈判中中国也难以成为一个角色,发达国家替发展中国家包办了一切事情。

从1997年到2009年,仅13年多时间,在欧美发达国家那里也不算什么,按每年2%~3%的增长率,经济也不会发?什么大的变化,但中国的超速发展却是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始料未及的。中国却在这短短13年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一个村里的低保户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小财主。

据2009年12月7日路透社洛杉矶电,美国一家媒体监测机构的分析数据显示,“中国崛起为经济超级大国”是过去10年全球最引人关注的新闻故事,受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伊拉克战争和9.11恐怖袭击。

中国开始在气候谈判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是在巴厘岛,此时中国已经显露锋芒,一直以来被欧美所主导的气候变化大会开始受到中国的挑战。

除了国际气候谈判之外,其他所有的国际谈判中都有一个中国国际身份的认定问题。

中国一直把自己视为发展中国家,从各方面的指标上来看,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人均GDP、城市化水平、电力消费水平、食物热量摄入量等,没有哪一项可以超过发达国家。

如果中国有人说自己是发达国家了,随便拉他到中西部的农村,估计他马上会闭嘴。中国表面光鲜,中国也有可与纽约、伦敦、巴黎等国际性大都市媲美的现代化城市群,但中国也有低矮破落的棚户区。

但中国从很多方面来看,又和发展中国家不沾?。从GDP总额上来看,中国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二位,中国有庞大的外汇储备,关键是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每年仍以10%左右的速度上涨,没有人能预估到中国未来的发展潜力还有多大。

中国在应对次贷危机中,一出手就是4万亿人民币,中国的钢铁产量是世界排名第二到第八位的总和,中国被喻为世界工厂……

这样强烈的反差,让人会有时空颠倒的错觉,最核心的因素还是中国的人口,任何数量除以13亿,就显得非常渺小,任何数量乘以13亿,就显得异常庞大,大到让人只能仰视。

也难怪有人责备中国人?欢玩弄除法和乘法,当形势对中国不利,要中国承担国际责任时,如交给联合国的会费,就讲人均,讲中国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当形势对中国有利时,就会以一个整体出现,一下就显示它的霸气。

中国这个庞然大物,对欧美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但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中国必然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希望有自己的话语权。对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来说,中国已经在抢班夺权,野心逐渐显露,不可不防。

在进行气候问题讨论之初,也就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就算想发出自己的声音,别人也会把中国当成和亚非拉一些普通的小?一样来看待,也不怎么把中国说的话当真。

但当中国GDP赶超日本时,谁还能对闯进瓷器店的大象掉以轻心呢?

而现在中国主要是声音实在太大,它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背后还有一帮亚非拉的穷兄弟,以前分化瓦解的策略使起来显得力不从心。中国要求越来越多,已经超出了欧美国家的心理底线,以前和平友好的讨论因为中国的参加火药味越来越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