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曙光

2007年4月22日 周日 晴 大连 06:00H

今天白天,母亲的状态相对稳定。

晚饭临行前,看到妈妈无神的目光在张望,对声音有了寻找的游移。说实话,那种眼神对常人来说是沉闷的,但对于处在生死边缘的妈妈来说,那是一种生命的迹象。

妹妹欣喜若狂地告诉我,爸爸来了一小时,妈妈始终牵着他的手不放。这情景让人想起《牵手》和《最浪漫的事》两首歌中的唱词……

父母结婚58年,作为子女,我们从没见过二位老人争吵打骂。这在正常人家几乎是不可能的。

妈妈刚强的性格却被善解人意的秉赋压抑着。其实,在家庭生活中,用公平的天平去衡量,对妈妈不公平的事儿不胜枚举。然而,就是那些让妇道人家平地起风波的家庭琐事,妈妈居然都能忍让,维护了全家的和睦相处。

在漫长的守夜中,我和燕文历数着从记事起看到和听到的对妈妈的不公平,仿佛是在开一场替妈妈打抱不平的控诉会……

“忍”为心上一把刀。忍是对人的性格和为人处事的试金石。妈妈,是忍耐和谦让的典范。其实,她没有受过多少儒家教育,也没有受过心理训练。妈妈是从姥姥的秉性中继承了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

对姥姥的印象在我记忆中几乎为零,依稀记得姥姥仿佛是死于脑中风。她出事的当天早晨,我好像在屋外院子里玩耍。姥姥是在去茅房的路上,跌倒的……

此外,就毫无印象了。

小时候,妈妈时常提起姥姥,好像从未说过姥姥的不是。相反,姥爷倒是一个被妈妈经常批评的对象。记忆中的姥爷确实是一个不被晚辈们喜欢的人。印象中,他是个老气管炎,每天早上起来要不停地咳痰,睡觉时打鼾的声音很响。

这些支离破碎的记忆似乎不能解释为什么妈妈的一生能赢得所有认识她的人的敬佩。一个识字不多、几乎没有进过学校的旧社会过来的农村妇女,却有着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女性所难以企及的德行。

妈妈受人尊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她不像一般女人那么娇惯、软弱、依赖、小气,喜欢说长道短、流短蜚长,计较得失。

据说,父亲离开老家是为了躲避服兵役来到大连打工。那时,年轻的母亲不到25岁,却承担了全家几十口人、老少四世同堂的生活重负。土改之后,刚刚分得土地的爷爷凭着年富力强、精明能干,买房置田,不仅还清了太爷留下的债务,而且还雇人来家种田。

妈妈是家里的“大伙计”,家里家外一肩挑,上有八十多岁的太爷,下有初生不久的我。据妈妈说,她天天都要伺候太爷、太太,洗衣做饭,又要和伙计一起下地干农活。晚上,还要参加各种村里召开的支前、妇救会等会议。

新婚不久的妈妈,没有新婚燕尔的浪漫与幸福,有的却是无休无止的家务劳作和琐事。一个大家庭里需要照顾的是十多个几岁到十几岁的两代孩童、两位八十岁左右的老人和四五十岁的公公、婆婆。妈妈每天天不亮就下地,带着一身的疲倦和新婚的年轻女人所不应空守的寂寞,孤独去做那些干不完的农活与家务。

晚年回忆这些岁月时,她只是淡淡地说:“年轻时,总也睡不够,两头不见白日。咱家一年到头总有干不完的活儿。”

“年轻时,有的是劲儿,伙计们干活儿都不如我。”

“要生你的那天下午,连忙把黄瓜架插上,把晚上用的柴火抱进屋,才去坐月子。”

……

儿时的我和后来长大成人的我,听到这些不曾记得的往事,却从来没有设身处地去想过。

如今,凝望着奄奄一息的母亲,试想一个怀胎十月的孕妇要去干完那些农活和家务才能去生孩子,该是何等的委屈和无奈啊!

妈妈,你是一个让人敬佩的母亲!

生命的时间,对于这样一位可敬的母亲来说,可能是屈指可数了。再好的条件、再真的孝心,您已经无法体验和感受了。但是,作为您的儿女,会用天下最能奉献孝心的方式,陪伴您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放心吧,妈妈。妹妹们为您所做的,让我为之感动。即使您走了,也不必牵挂。我们都是在您的伟大品格熏陶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定会秉承您的品格去走完自己的人生。

今夜的黑暗又一次过去,曙色已在窗外初现。人们常把曙光比作希望和预示希望的代名词。曙色是光的先兆,是光的折射。希望和曙光连接在一起,我们将为妈妈祈祷生命的曙光与希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