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代,李向泽对文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小人书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他的胃口。经典的如《水浒》、《红楼梦》,通俗的如《大唐游侠传》、《三侠五义》,李向泽“不挑食”,是书就读。那段时间,他还恋上了琼瑶的爱情小说,初一年级,便读完了《梦的衣裳》、《却上心头》、《在水一方》等书,正处于青春萌芽时期的李向泽,常常为书中缠绵悱恻、卿卿我我的故事折磨得神魂颠倒,非一口气读完不可,否则茶饭不香。
大量阅读的好处是提高了李向泽的写作水平。李向泽上初中写的第一篇作文,老师看完之后,不相信这篇作文出自一个11岁的孩子之手,于是找他索要原稿。还好,李向泽当时把原稿保留下来了,如果再晚一点,可能被他叠纸飞机了。高中二年级,李向泽参加全县中学生作文竞赛,李向泽得了一个特等奖。奖品是一本最新版的新华词典,一个精美的文具盒,以及一套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赏析。那段时间,李向泽已经开始在当地的报刊上尝试着发表一些豆腐块了。虽然每次拿到手的稿费只有区区几块钱,但李向泽觉得,精神鼓励的意义远远超出物质奖励的效果。一个人如果长时期处于这样一种激励之中,而且自己也从不懈怠的话,那么,他的成功将是必然的。
大学毕业之后,李向泽一度意气风发,怀抱“济世救民”的雄心,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干劲冲天。在《神州都市报》的一年里,李向泽的锐气被锉掉不少。他在反思一段时间之后给自己作了这样一个小结:激情有余,理性不足;浮躁有余,稳重不足;张狂有余,谦和不足。
此后一年多的遭遇,似乎也印证了李向泽这一小结的准确性。从《神州都市报》辞职之后,游兴市一家电台的副台长邀请李向泽加盟。李向泽犹豫了几天,最终婉言谢绝了。倒不是他想逃避什么,他虽然觉得“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这句话有道理,但他更加信奉“树挪死,人挪活”的道理。游兴市弹丸之地,新闻资源只有这么多,分到电台的又能有多少呢?
因此,李向泽选择回到了长江市。但是,这一次,李向泽却差点将鼻子“碰扁”。李向泽原以为凭借自己的能力,以及此前发表的若干作品,一定会令长江市主流媒体刮目相看的,但他错了。当李向泽的第一份简历无人问津时,他还不以为然;当遭到用人单位的第二次拒绝后,他还没有气馁;当报刊电视电台等媒体再次向他关起大门之时,李向泽那股凌人的盛气开始消失,自信心也慢慢萎缩下去。
那段时间里,李向泽经常躲在租来的房子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他知道肉体受伤可以用药医治,但信心受伤却只能自我恢复。想起学生时代的意气风发,对照当时的穷酸境地,李向泽不禁暗暗叹气。
不过,李向泽并不是一个轻易服输的人。他一边利用难得的空闲时间,恶补学生时代没有学好的知识;一方面,继续将简历向各处投放。终于,在李向泽失业大半年之后,一家行业媒体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此后,他在那里一干就是几年。
□□□□□
“关老师,是您啊!这么巧!”孙素琴的一声问候,打断了李向泽的回忆。
“哦,孙素琴吧!发型变了,成熟了好多,我差一点认不出你了。”
一位戴着深度近视眼睛的中年男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