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势

其实,早在1906年(1907年金融恐慌爆发前),中央银行的复兴运动便已经有条不紊地展开了。

雅各布 希夫(库恩-洛布公司的老板,同时代唯一可以和摩根财团叫板的犹太银行家)在纽约商会演讲,敦促建立全新的现代银行体系。

随后,国民城市银行(1955年与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合并后构成花旗银行的前身)的总裁斯蒂尔曼组建“货币改革计划”起草小组,建立中央银行是该计划的核心。

金融恐慌爆发后,幕僚政客(参议员奥尔德里奇等)、银行家(戴维森、沃伯格等)、专家学者(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沙里曼等)、媒体(记者康奈特、华尔街日报等)等各方力量更是倾巢而出,全部投身其中。

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就是参议员奥尔德里奇启动了国家货币委员会,大量搜集整理各方面的调查报告、学术分析,还有银行史研究。

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着同一个目的:为中央银行体制的建立鼓吹、铺垫、造势。

到了1910年下半年,公众“洗脑”的工作已接近尾声,舆论和理论基础也基本夯实,是时候拿出一套有操作性的方案了。

当然,这就不需要学者专家、不明就里的政客、呱噪的媒体参和其中了。现在需要的只是一小撮顶尖的“圈内人”,以高度机密的方式,为实现金融卡特尔的理想草拟一份纲领性计划,并确定具体实施步骤。

这就是后来被指摘为美联储阴谋的杰基尔岛会议。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