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大宛与失荆州

大宛有好马,锋棱瘦骨,巨眼重瞳,日行千里,名曰“汗血”。这使人想到后代“青海王”马步芳是否就用的这类马儿。

此时正值汉武帝开拓疆业之际,宝马良驹对汉王朝来说,就是版图绿洲。公元前104年秋,汉武帝派使臣带黄金千斤、金马数匹前往交换。大宛国王不憨不傻,他琢磨:宝马良驹换给你大汉朝,这不是等于增强了你国的军事实力而让我们挨打吗 于是断然拒绝,气得汉使破口大骂,并击碎金马而去。

汉武帝扫了面子,非报一箭之仇不可,于是决定发兵讨宛。派谁为主将 这事关国威体面,贴身大臣们秉公推荐了许多人选,汉武帝都不采用,他竟任命了自己宠姬李夫人之兄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带兵征讨。

原来,汉武帝藏有私心。接高祖刘邦留下遗规:没有为国立过战功者是不能封侯的。现在他为了让自己的小舅子能够封侯挂印,便顾不得用人的许多规矩、条件了。

果然,正如朝中文武大臣所料,李广利所率数万人马与宛军作战,一战遭重创,二战不顾血本取胜而封侯,三战转而伐匈奴,被俘、投降、招为驸马,丧尽国格人格,最后终被匈奴所杀。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汉武帝的“一脉”子孙——刘备在用人上也与乃祖有过相似之处。公元208年,赤壁大战之后,刘备占领荆州,随后举兵入川。此时,“三分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荆州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里北邻曹魏,南接东吴,乃刘备集团的“前线指挥部”,亦是诸葛亮“统一战线”的“交会点”,颇与抗战时期周公留驻的“陪都”重庆相似。派何人镇守最合适 显然身经百战、文武兼备、能刚能柔的赵云是最佳人选了。然而刘备心里有数:那“结拜兄弟铁哥们儿”中的关羽可不是“吃素”的吧。于是,手握军国大权的诸葛亮心领神会,便带张飞、赵云“溯流克巴东,留关羽守荆州”。这关羽,刚愎自用是出了名的,且又瞧不起士大夫,不过5年,“联吴抗曹”的统一战线全线崩溃,战略重镇荆州轰然失守,一堂堂“上将军”、“荆襄王”终于败在文弱书生、东吴小儿陆逊手下,落了个身首两异的可悲下场!

在论及汉武帝错用李广利时,司马光言道:“夫军旅大事,国之安危、民之死生系焉。苟为不择贤愚而授之,欲徼幸咫尺之功,藉以为名而私其所爱,不若无功而侯之为愈也。然则武帝有见于封国,无见于置将;谓之能守先帝之约,臣曰过矣。”由此看来!汉武帝在用人问题上的“私其所爱”,必然“不择贤愚”。“私其所爱”是因,“不择贤愚”是表,事业受害是果。

然而最令人寒心的是,手握大权者们一旦对小舅子、铁哥们儿之类“私其所爱”后,对不同意见往往就很难听进去了。过去我很难相信,司马迁受宫刑竟与李广利有关。而今读史,痛心疾首:原来李广利和李陵都先后投降了匈奴,司马迁在为李陵辩护时说:李陵降奴是在“矢尽援绝”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是一定会找机会报效国家的。汉武帝则认为司马迁这番话是在影射自己(因为李广利二战取胜主要是靠汉武帝大量增兵相援),更是在诋毁自己的小舅子,这还了得!于是下令对司马迁施以宫刑。悲哉,爱打抱不平的司马迁!

那么刘备的情况又如何呢 关羽失荆州,按当时的法律应当满门抄斩。然而刘备不仅不秉公执法,反而举国发丧,并在条件完全不具备的情况下“举倾国之兵以伐吴狗”,为“铁哥们儿”报仇雪恨。出兵前,赵云苦谏再三:“国贼乃操尔,非孙权也;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为重。”刘备却说:“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 ”结果兵败夷陵,中道崩殂,蜀国从此疲弊,终于灭亡。

从李广利降敌变节到关云长失守荆州,给我们许多宝贵启示:任何时候,任何社会,事业的成败兴衰,国家的存亡荣辱,用人总是最关键的一环。小舅子再亲,铁哥们儿再“铁”,又一天围在身边转,倘若德才不佳,那也是绝对不可重用的呀!

私心、私情、哥们儿情,既误国,又误人。小舅子,铁哥们儿,你们以为如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