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高增长能否持续(4)

在我所在的耶鲁大学,有来自很多国家形形色色的人,他们都对中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制造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出口可挖掘的潜力越来越小了,要大规模地扩大出口市场已经不现实了。再加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兴起,中国已有的外贸主导型经济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可持续性越来越差了,下一步必须靠内需带动了。

另外,中国的国有制和政府管制体制也决定了过去能倾全国之力来集中调动资源,建设运输网络和大工业项目,这对制造业和工业的发展一直起到关键的作用。但是,把资源和收入都通过国有制集中在政府手里花,也带来众多的弊病。首先,中国并不是总要把所有资源和财力集中在基础设施和工业建设上,毕竟中国的基础设施已很广泛,工业产能也严重过剩,不能总把资源集中在这些形象工程上;其次,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消耗太多能源、资源和环境,随着全球资源价格的猛涨,基于工业和基础设施的经济模式已经难以持续,环境破坏也无法再扩大了。为降低能源消耗并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度,中国经济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才能持续增长,增加内需、大力发展服务业即第三产业才有持续增长的希望。而这些产业的发展更多要求的是制度保障、法治环境和人的创造力,在这些方面虽然已经有许多发展,但还不够。

问:人们普遍认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低工资带来的比较优势。但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工资水平是高于印度、越南等国的,但竞争力仍高于这些地方,应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陈志武: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规模效应。中国的工资水平是近几年才涨起来的,以前二十多年的投资还是很多的,因为有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完整的产业链,这些投资一时是不会走的;当然,工资的上涨对新投资是阻力,所以英特尔选择在越南建新的工厂;另外,工资上涨的影响不是一下子就体现出来的,投资者还要进行评估,但在人民币升值、新的《劳动合同法》出台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我认为中国制造业的压力是很大的,而且以后会越来越大。

未来,中国的高增长要能够持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第一是持续推进国有产权改革,让老百姓也能分享国有资产收益。在美国,除了工资收入,人们也通过房产、股票、企业等资产的增值来分享经济发展的好处。所以,在私有制之下,只要美国经济稍增长一点,人们就不仅看到劳动收入在增加,而且手中持有的私有财产也在增值,真是所谓的“双丰收”。有了“双丰收”,美国的内需不旺盛才怪呢。而在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的国有之下,大部分中国人都只有劳动收入,没有真正拥有资产性财富。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年中国经济增长这么快、这么多,但内需却增长得慢多了,看不到应有的财富效应。没有资产性财富,老百姓怎么会有资产升值带来的财富效应呢?所以即便公有制再发展,国家再富裕,都和私人无关。国有土地、国有资产现在每年增值10万亿元左右,人均差不多8 000元,但不会有哪个正常的中国人认为自己可以因此一年多花8 000元。

除了中国的资产升值75%由国家垄断之外,收入在政府与民间之间的分配也快速向政府方靠拢。1995年~2007年,扣除通货膨胀因素,政府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而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只分别增长了8%和62%;2007年,政府税收增长31%,而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才分别增长了122%、95%。所以,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再快,到老百姓手中的收入却以比政府财政收入慢得多的速度增长,民间消费内需当然不足。

当这么多资产和收入都掌握在政府手里,当这些资源和收入由官员们决定怎么花费的时候,他们倾向于把钱投入到高楼大厦、标志性建筑、基础设施和各类形象工业工程上,所以才有中国经济增长靠投资驱动,而不是靠消费驱动的情形。而如果把资产性财富还给老百姓,老百姓花钱考虑的项目和官员是迥然不同的,他们会更多考虑子女教育、养老、旅游等民生问题,会转换成对消费、对第三产业的需求。也就是说,当一个国家的主要资产和收入由政府掌握着决策权时,这必然对工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形象工程有利,重化工业会最受宠,其经济增长会是投资带动的;当一国的资源和收入主要由老百姓来决定如何花费时,他们会更偏好跟民生、跟消费有关的需求,这必然对第三产业、对轻工业最有利,这当然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这种经济的增长更受消费的带动。这就是中国经济和前苏联经济都偏重化工业,而美国式私有经济偏重第三产业的原因。

第二是法治和民主。从这次汶川地震中我们看到,民主不仅不抽象,而且还具体到老百姓的生活、老百姓的生命,涉及政府的财政开支和建设投资怎么花、往什么地方花的问题,是在政府大楼和形象工程上多花、还是在学校楼房上多花的问题。

问:对中国目前的发展,您担忧的问题是什么?

陈志武:人的本性往往是“不见棺材不落泪”,虽然形势严峻,但在现有体制还可维持的情况下,根本性的自省和革新的可能性是越来越小了。特别是今年以来,全民大众都加入到自我辩护、自我标榜的民族主义大潮中,听不进任何逆耳忠言。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要走什么样的路,旁人很难阻挡。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很多时候即使你知道会有悲剧发生,但你无能为力。一个整天对中国唱赞歌的人,对中国的进步是没有好处的,说好听的话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对中国更有价值的反倒是谈“中国崩溃论”的那些人,我们完全可以从建设性的角度来看待他们,研究一下他们所说的崩溃的方向、原因,看有什么现在可以做的,让中国避开可能的陷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