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自己的孩子,让别人说去吧(1)

总有一些父母,喜欢对孩子求全责备,他们总是希望孩子可以做的尽善尽美。可是,爱比较的家长可曾知道,这样的做法不但会让孩子反感,而且还会导致他丧失对自己的信心。

如果父母总是把孩子当做商品比来比去,到头来,很容易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在这种比较中较差的一方会更糟糕,他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什么也做不好;另一种是在比较中较强的一方会因为优越感而过分膨胀。他为了保持自己的优越位置就会不断给自己施加压力,始终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之中。这两种结果无疑都是负面的。

孩子并没有“好孩子”与“坏孩子”的区别,聪明的父母从来不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比较,如果要比,就让他跟“昨天的自己”来比较。聪明的父母还经常说一些很有魔力的话,比如:“孩子,你好聪明”,它将极大提高爱的质量,孩子在这种“认同”中成长,会不自觉地介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父母们不妨立即停止比较,试着去挖掘隐藏在孩子身上的数不尽的“可爱之处”。如果你觉得这样做起来很难,那么我有个建议:在比较孩子之前,先拿自己和认识的优秀人士比较一番,看看心里到底是何种滋味!

20元钱买1小时的“陪伴”

做父母的似乎总是很忙,忙着不停的工作、加班、赚钱……从来没有停下来,陪孩子一起玩。大多父母习惯性地认为,挣钱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就可以了,孩子不愁吃不愁穿,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烦恼了。可孩子最需要的,其实是父母的爱!不信,来看看这个男孩的故事:

一位爸爸下班回家,发现五岁的儿子靠在门口等他。

“爸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当然可以。”父亲回答。

“您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

“我一小时能赚20元。”父亲并不喜欢儿子这个问题,回答的时候有点生气。

“喔!”儿子低着头这样回答,接着说:“爸爸,可以借我10元吗?”

父亲发怒了:“如果你问这问题只是要借钱去买玩具的话,请你马上回房间,并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辛苦工作,没时间和你玩!”

儿子安静地回到自己的房间。一小时后,父亲觉得对儿子太凶了。他走到儿子的房间,“你睡了吗,孩子?”他问着。

“爸爸,还没睡。”儿子回答着。

“我想过了,我刚刚对你太凶了。这是你要的10元。”

儿子笑着坐了起来,“爸爸,谢谢你!”儿子叫着。接着儿子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了的钞票。他慢慢地算着钱,告诉爸爸:“我现在有20元了,我可以向你买一小时的时间吗?请你明天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男孩的故事道出了多数孩子的心声。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钱,而是爱。“工作忙”、“加班”、“挣钱”、“为了以后更好生活”……这些都不能作为“不陪孩子”的借口。孩子需要的不是一台“赚钱机器”,而是父母的爱与理解。虽然说一个家庭的经济能力比较重要,但是只要爸爸、妈妈与孩子之间其乐融融,即使经济能力较差,大家也会共同努力来克服。而如果因为赚钱而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那就太不值得了。

年轻时拼命赚钱,老了只能拿钱换命

三个老人在一起下棋聊天,这个说自己有关节炎,每每下雨阴天痛苦难耐;那个说自己是老胃病,没法享受美食;还有一个说自己是心脏病,不能受刺激,有次差点毙了命。而在这三个老人下棋的不远处,有一所医院,里面排队的全是老人!慢悠悠地等着挂号,反正这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看病也不用忒着急。

另一边,年轻的员工拼命加班加点多挣钱,希望用钱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正处于创业中的老板也毫不逊色,员工工作到晚上10点,小老板们就得工作到凌晨。

很多人羡慕白领,认为他们工作悠闲,端着咖啡,拿着高薪。殊不知,这群人因加班和压力大,得病的和过劳死的人数量最多!

听说有一家公司曾对白领阶层做过一次调查,发现把这群人具备以下特征:

在工作、经济、职业前景等多重压力重压下,69%和57%的白领认为工作压力是目前面临最大的压力,并会因此感到焦虑不安,身心疲惫。

85%和68%的白领们选择的业余生活方式主要为上网,其次就是工作和看电视。体育锻炼相当少。

68%的白领由于长期缺乏锻炼导致抵抗力差、免疫力低,平时容易感冒、腹泄、过度疲劳。

75%、56%的白领因为工作太忙,饮食不规律,甚至很多人都来不及吃早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