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让别人犯错(2)

一、逼人犯错

逼人犯错,只能是大哥逼小弟、上司逼下属、上级逼下级,没有反过来的道理。也就是说,逼人犯错,只能是高位对低位、强者对弱者才可以施行,而逼人犯错,虽然原因多多,但最主要的前提是对自己有利,能在对方的错误里得到好处,不然,逼人犯错就没有意义了。

有很多与“逼”字有关的词语,如“逼上梁山”、“逼良为娼”等等,这些词语和“逼人犯错”很相似,但不完全一样。逼人上梁山,是通过“逼”来掠夺利益,或者消除隐患,而人上了梁山,则是逼人者所不愿看到的,对逼人者也是有害无利的。逼良为娼也是这样。而逼人犯错,逼的过程不是掠夺利益的过程,人犯了错,逼人者却可以从他犯的错中得利。所以,逼人犯错的重点在于“错”,“逼”只是手段。

在历史上,有很多帝王在感觉到臣下潜在的威胁后,往往比较难以处置,因为威胁是隐性的,臣下并没有造反,也没有做什么错事,此时杀他、关押他,不好找借口,没有借口就杀人关人,容易引起人心恐慌,也会让其他大臣心中不服。但又不能消极等待,让那个臣下有足够的时间准备造反,这时,帝王就大耍权谋,通过各种办法逼那个臣下造反,让他感觉非造反不可,等他仓促间举起反旗时,帝王立刻实施反击,将他捕杀,以绝后患。

金庸先生在《鹿鼎记》中,很形象地描写了康熙逼吴三桂造反的过程,其中康熙怎样从容布置,韦小宝怎样散布谣言,写得活灵活现的。这个故事可以视作逼人犯错的范本,不过,在现实中,还有一种另类版本,逼人犯错后并不追究犯错人的责任,逼人者只享受犯错人的错带给自己的好处,在犯错人可能受惩罚时,逼人者还会尽量为他开脱,当然,形势太严峻无法保他时,那就只好舍卒保车了。

在某些聪明官员假造政绩、谎报各种指标时,就常常采用逼人犯错的办法,逼下属按他的需要填报数字。这种逼的情景,往往极为可笑,比如,已经是12月了,一年即将结束,可是,目标任务只完成了全年的70%,甚至只完成了60%,本来目标就定得过高,是领导拍脑袋拍胸膛定的,但领导需要这个目标,这个目标对他来说很重要,于是到了12月快填年报的时候,领导就召开会议,声色俱厉地给下面下命令:“谁不给我完成任务,自己就自动辞职,别等着我来撤你!”

可是,怎么完成任务呢,马上就是年底,再怎么苦干,可时间就剩不多的这么几天了,就是打死累死,也无法真的完成任务了。当然,下面不会真的累死的,下属们也是聪明人,对领导的意思心领神会,年报上的那些数字还不都是人写的嘛,领导要多少,我们就给写多少,至于什么《统计法》、《会计法》,这些法律难道还会比领导的威力更大!

数字上夸大成绩的作假,无一例外是被逼的,因为填数字的人,填的数字再大,成绩不是他的,他不会因此而得到好处,只会提心吊胆,东窗事发后,领导会将责任推得干干净净:“我只让你们完成任务,可没有让你们填假数字哄人。”作假者自己去独自承担责任吧,领导到时也会假惺惺地作检讨:“我没有教育好下面的工作人员,我也负有领导责任。”

在个别地方的个别单位,遇到难以化解又极难解决的矛盾时,聪明的掌舵者会逼下属动用武力强行解决问题,解决之后,再拿动武的下属作替罪羊,以平息社会舆论。这个下属可以是货真价实的下属,也可以是临时用钱雇来的下属,掌舵者逼他们的办法相当简单:“想不想吃这碗饭了?不想吃了就给我滚蛋,我掏钱哪儿也能雇到人。想吃,就给我立刻把问题解决了,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我只要结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