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实用规则--个体的生存智慧(6)

四、个体生存的智慧

家天下,以天下为家,这是天子或皇上的自豪,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天子或皇上这样想,下面的人自然也这样想,诸侯或封疆大吏往往也将自己的辖地视为家,在家里作威作福、恣意享受。如今,家天下已经被推翻了,但家天下思想的余毒并没有完全肃清,一些贪官就视所辖地区为自己的家,很多部门领导也把本部门、本系统看做自己的家,许多大小企业的老板就更是这样了,在自己的领地里威风凛凛、顾盼自雄,一副十足的家长架势、家长思维。

最简单的例子:国家颁布带薪年假制度,单位不许职工休假的话,必须付三倍的工资。可老板就是不执行这个制度,你敢去拿国家的规定和老板据理力争吗?当然,你不想在这个老板手下混了,那你就去争。别说私营企业的老板了,就是国家的正规单位,领导一句话,不能休,也不给三倍工资,他的一句话,比什么规定都有威力,因为他是本单位的家长,他就是这儿的王。

大洋网2009年7月21日报道:按广东省颁布的高温津贴标准要求,每年6月至10月期间,在岗职工夏季高温津贴标准为,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50元,非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00元。但多数私企员工无缘高温津贴,即便有执行规定的,津贴的多少也由老板说了算,至于省上的规定,老板们才不理睬。老板的思维其实很简单:在我的领地里,我就是家长,一切我说了算,这规定那规定的,我不承认,它们就不能在我的家里生效。

用强者为王规则来解释,家长就是强者,就是家里的王,其他人必须服从。所以不能休年假、也领不到高温津贴只能算了,免得给自己惹来麻烦。

当然,在社会上不懂顺从于称王的强者,不遵从实用规则却相信明文颁布规则的人,也不是没有,可这些人想继续平平安安地生活,那是不可能的。这方面的报道极多,比如举报贪官的安徽省阜阳人李国福,就被整得极惨,不但被贪官抓了起来,还不得不“自杀”,真让人无语。不过,也有违背实用规则而成功的人,这说明历史发展到了今天,家天下的思想再也难以一手遮天了,可是在一百年前呢?在一千年前呢?

一百年前,一千年前,是家天下思想当道的时候,那个时候,个体的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在各种痛苦的体验中体会实用规则的威力,并小心谨慎地遵守着这些规则,这些规则凝聚着他们的千百年的经验和教训,所以说,这是他们在恶劣的生存环境里,总结出来的个体生存智慧。

这种智慧到了今天已经不合时宜了,已经不应该提倡了,但不能就此否认这些规则曾在保存个体上发挥过的作用。

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体的人一直是藐视的,以群体的利益剥夺个体的利益,以家的名义压制单个的人,家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家在表面上的和睦是追求目标,在这个目标面前,单个的人只能受委屈了。“克己复礼”就是这个意思,要单个的人克制自己,以恢复家庭表面上的礼仪。

战国时期的西门豹做邺县令时,当地便有一个风俗:给河伯娶媳妇,每年选取年轻漂亮的女子,送她入漳河而死,说这样她就给河神做了媳妇,河神便不发洪水祸害两岸的民众了。这是个最典型的牺牲个体生命为群体谋幸福的例子,也最广为人知。主导此事的巫婆虽然其主观意图是骗财,但正因为有群体利益远远高于个体利益、群体利益可以凌驾于个体利益的意识形态,巫婆的骗术才能屡屡得逞。

用今天的观念来看,古代的这些做法很不人道,可那个时候没有人道主义,只有家道主义,一个群体就相当于一个松散的家。牺牲了一个人,却保全了全家的幸福--家道主义的道理是非常冠冕堂皇的,并且振振有词。可惜的是,牺牲的一般都是弱者、穷人家的生命和利益。

越王勾践送西施麻痹吴王的事也是这样,打不过人家,就拿自己治下的美女去巴结献媚,美其名曰“美人计”,可是,“美人计”中的西施、郑旦,都是买来的穷苦人家的女子,难道只有穷人家的孩子才最美?

古代的皇帝搞和亲政策,将公主嫁给外族,以求得江山的安宁,可是有几个公主是皇帝自己的亲生女儿?

透过各种冠冕堂皇理由的表象,能看到在一切貌似堂皇的理由之外,实用规则才是真正起作用的力量,所谓的仁义礼智等说教,只不过是实用规则穿的花衣裳罢了,古人们或许正是吸取了正反多个方面的经验教训,这才不得不变聪明,自觉自愿地以遵守实用规则为己任。

个体生存的智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不但高度推崇、严格遵守实用规则,而且在推崇遵守中,创造出了无数的花样,这些花样就是芸芸大观各种具体的聪明种类了,各种类的聪明繁衍生息,越来越多,与此同时,聪明人也潮涌一般地诞生,变得成群结队,无处不在了。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种聪明是病态的,很丑陋、很恶心,是一种扭曲变态的智慧,真要说它是一种聪明,也只能是种小聪明,不过无可否认,它是曾经的个体生存智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