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消费者要懂“消费”(2)

市场经济也不是万能的,也会出现失灵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政府出面进行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就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的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经济学认为,宏观调控的手段和作用是通过制订计划(经济手段),指明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通过制定法规(法律手段),规范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行为;通过采取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措施(行政手段),直接、迅速地调整和管理经济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补救看不见的手在调节微观经济运行中的失效。如果政府的作用发挥不当,不遵循市场的规律,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市场是“看不见的手”,而政府的引导被称为“看得见的手”。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人们普遍寄希望于“两只手”的配合运用,以实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的转变。

事实上,经济学家把“宏观调控”这个词就理解为宏观经济政策。所以,实际应用上,宏观调控的含义正在得到慢慢地改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长期引领西方经济的自由主义经济观念对政府的宏观调控不甚赞同。20世纪80年代,我国有经济研究部门叫宏观调节部,表明在当时的经济形势下对宏观调节还有一点敬畏,后来慢慢改成了“宏观调控”,这是因为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有所加强。宏观调控由此演变为一个长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概念,在任何时候都要存在。

在宏观调控的过程中政府制定一些政策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以促进其和谐地发展,当然他们也会采取一些手段对资源配置进行合理的规范,这些措施包括政府实施的财政预算和赤字,还有一些积极的税收政策等。

政府调节经济的工具:财政赤字和预算

财政赤字和预算是政府调节经济的常用工具,也是体现政府服务经济发展的手段之一。

所谓预算,是指国家、企业或个人未来的一定时期内经营、资本、财务等各方面的收入、支出、现金流的总体计划。它将各种经济活动用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每一个责任中心都有一个预算,它是为执行本中心的任务和完成财务目标所需各种资财的财务计划。

财政赤字即预算赤字,指一国政府在每一财政年度开始之初,编制预算时在收支安排上就有的赤字。若实际执行结果收入大于支出,为财政盈余。理论上说,财政收支平衡是财政的最佳情况,在现实中就是财政收支相抵或略有节余。如果国家财政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那么这种支出差额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需用红字书写,这也正是“赤字”的由来。赤字的出现有两种情况,一是有意安排,被称为“赤字财政”或“赤字预算”,它属于财政政策的一种;另一种情况,即预算并没有设计赤字,但执行到最后却出现了赤字,也就是“财政赤字”或“预算赤字”。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