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烟,如何随风而去

冬天去纽约,不要错过一抹异域风情。这道风景说不上亮丽,但足以让你为之动容。在寒风刺骨的日子里,总有那么几个衣着单薄的上班族,毅然决然地冲出四季如春的办公楼,心甘情愿地在公司门外瑟瑟发抖。他们唯一的取暖工具,只剩下叼在嘴上的香烟。

这道风景,让我想起了高中时候的班主任。一到课间,这个大烟鬼肯定在教学楼外吞云吐雾。上课铃是他掐灭烟卷的号令,剩下的烟把子不管有多长,他一定舍不得扔掉。捏着半根温暖残存的烟卷走进课堂,是他的经典形象。有一次同学们问他,为什么不把烟蒂扔掉?他说:“宁舍二亩地,不丢一烟屁。”全班哄堂大笑。

对香烟的情深意切,抽烟的人体会最深。不过,如今的社会风尚留给烟民宣泄情感的空间越来越少。烟,正在随风而去。用西方烟民的话说,自己所属的社会群体被日益边缘化。20世纪初的五年中,纽约的无烟运动让全市成年吸烟人数减少了30万,吸烟率下降了五个百分点。这要感谢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他是利用合法手段驱逐吸烟行为最成功的政治领袖。2002年上任伊始,他先是提高香烟税,让中低收入人群买不起烟。不久,他又强力推动市议会通过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法案,把烟民赶出一切餐饮和娱乐场所,轰上大街。这些措施虽然遭到烟民和生意人的强烈反对,但是最终贯彻落实。不仅如此,布隆伯格市长还几次自掏腰包,出资数亿美元,支持全世界的烟草控制活动。

像布隆伯格这样大刀阔斧禁烟的政治人物并不多见。吸烟这种事情,虽然惹人烦,但毕竟是个人行为,想管好不容易。在美国当官要看选民的脸色,纽约能投票的选民中有一百多万烟民,布隆伯格一上台就打击一大片,他不怕得罪人吗?再说,烟草产业在纽约历史悠久。直到1920年,全北美州30%的卷烟产地在纽约市区。万宝路(Marlboro)品牌的所有者、美国最大的烟草商菲利普?莫瑞斯(Philip Morris)一直把总部设在纽约曼哈顿。多年来,这个大财神多次以南迁要挟禁烟势力。布隆伯格上台一年后,菲利普?莫瑞斯终于付诸行动,以降低成本为由,南迁到弗吉尼亚州的里士满城外。

2001年9月11日,纽约遭到恐怖主义袭击。对于2002年上任的新市长来说,首要任务是经济重建。老百姓吸烟这种事,可管可不管。这个时候,布隆伯格对烟草开战,他是怎么想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