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上面提到的三个重要文化区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以武汉为中心,涵盖鄂湘赣的楚文化区;以西安为中心,涵盖陕晋豫的中原文化区;以重庆为中心,连接成都、拉萨的巴蜀羌藏文化区;以昆明为中心,包括滇黔桂的壮苗缅傣文化区;以银川和西宁为双核心的融合中东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和汉文化的文化区;再加上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伊斯兰文化区。
四十八
在这些地区里,如何创造出足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解决中国庞大的就业和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问题,是中国政府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在未来的10—15年间,中国必须从农村转移出3亿人口,使中国成为城市人口约占70%—80%的小康社会。农村人口从目前的7亿降低到4亿,城市人口从目前的6亿增加到9亿。
如果我们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就会得出一个粗略的发展远景。发展大中型城市群,建立500万到1000万人口的城市,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必须防止出现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印度的孟买和美国的纽约之中的贫民区。在人口分布上,中国的地质和环境基本上合理,但是由于客观地理资源条件的限制,西部的人口数量虽然少,但人口压力却很大,反倒是东部和中部的一些省份有移民的空间。
从东部沿海转移出来的劳动密集型工业似乎应该考虑到三个区域。第一就是中国人口压力最大的河南地区。那里和山东西部和南部的内陆部分,安徽的北部和江苏的北部以及陕西和山西,是中国北方人口的主要集中地。在这个地区建立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利用郑州和徐州的交通枢纽,连带附近省份,通过连云港作为出口港。这里的优势在于劳动力比较便宜,而相对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又比较靠近中国的能源基地山西、内蒙和新疆。在节能和环境保护兼顾的情况下,这里应该可以作为中国低档消费品的主要生产地。
第二个考虑的地方是湖北、湖南和江西地区,其人口总数也在18亿上下。这里虽然南北有京广铁路线和京珠高速公路,东西有长江,但目前该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只是形成珠江三角洲的辐射方式,不能成为带动地区发展的龙头产业。应当利用武汉的科研水平,发展新型节能汽车、精密仪器、机械设备、微电子、激光等制造业,并逐步升级。
第三个区域就是成都和重庆。这里建立的消费品生产地,可以供应西南的云南、贵州和广西,还为这些区域和东南亚的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和缅甸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支持,还可以通过将来建设的滇缅通道,提供产品到南亚的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印度的东部。
由于中国西部的环境条件不适合人类居住,尤其是西北的沙漠化和干旱都限制了产业的发展。所以中国的西部政策必须是以输入面向本地人的工作机会为主。在新疆,如何建立以喀什、和田和阿克苏为主体,面向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商品基地,如何建立伊宁、塔城为主体,面向哈萨克斯坦和其他中亚国家的商品基地才是关键。